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天下皆知章第二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天下神器”指什么?老子为什么反对争斗?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quo ...

  •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

  • 道德经 | 第二章:真善美的价值定论何在?道德经 | 第二章(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

  • 《道德经》研习笔记『道经第二章』

    第一章谈道与名,框架为天地,第二章谈美和善,框架为天下.从天道转而为人道.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从道到德的转变.如果道经第一章相应于易经的乾卦的话,第二章就相应于易经的坤卦,乾坤并建,道德并立.谈天道不离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可道章第一

    道经·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苏辙: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后在仁为仁,在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三十辐章第十一

    道经·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苏辙:竭知尽物以为器,而器之用常在无有中.非有则无无以致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道经·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请,故复混而为一. 苏辙:视之而见者,色也,所以见色者,不可见也.听之而闻者,声也.所以闻声者,不可闻也.搏之而得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道经·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苏辙:粗尽而微,微极而妙,妙极而玄,玄则无所不通,而深不可识矣. 原成: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弱玄达,深不可志. 原成:微妙,言行为隐匿.玄通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道经·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苏辙:圣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万物归之,不得已而受之.其治天下,非为之也,因万物之自然,而除其害耳.若欲取而为之,则不可得矣. 原成:将欲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道经·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苏辙:以之济难,而不以为常,是谓不处. 原成: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原成:非不处也,犯刑者恶之也. 君子居则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道经·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苏辙:无所不为而无为之之意耳. 原成:道恒无为也. 原成:"仆唯妻而天地弗敢臣".仆无尊而卑,"道"以为形,故无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道经·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苏辙:尚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经·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苏辙:夫道冲然至无耳,然以之适众有,虽天地之大,山河之广,无所不遍,以其无形,故似不盈者.渊兮深眇,吾知其为万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