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集40篇 月盈则亏 当止则止
俗语:“穷灶门,我富水缸”,难道水缸还有聚财的功能?
原文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
译文
受到恩惠太多,最好自己主动退让,事业上正得意时就该适可而止。不要等到矛盾是非都传到你耳朵里,那时往日的恩爱反而都变成仇恨。
评析
天地间万事万物在达到极致之后,紧接着就会开始走下坡路,所以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易经》也提出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观点。天道忌盈,太完满的东西往往不会长久。由此来看,盛极而衰似乎是必然之结果。因为人在志得意满之际,大多会生出骄傲的心态,出现狂妄、轻佻的言行举止,这样就等于为日后种下衰败的祸根。由此可见,一个人事业失意后还被罪孽缠身,可能是在得志时埋下祸根之说也深具道理。因此,“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懂得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

而夫妻之间也是如此,彼此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多一些沟通、少一些猜忌。不要等是非铺天盖地而来之时措手不及,伤害彼此的感情。只有以平时积累起的丰厚感情,作为基础,彼此以诚相待,才不会让闲言碎语有可乘之机。
典例链接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的楷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西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人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深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命,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