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46】刘新焕:【关中人走亲戚】(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关中人走亲戚

作者:刘新焕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了心欢笑。馍蒸下,肉燷下,核桃枣儿都量下。穿新袄袄走亲戚,挂红灯笼放鞭炮,噼啪噼啪真热闹。”过年是关中人最看重的日子。“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关中人这样说。年过不好,关中人会心里犯纠结,起个大疙瘩,人像碰了殃一样,一年都不舒展,干啥去都觉没心劲。关中人过年,最忙的就是走亲戚。过年从初一到十五,除过两头在家里与家人团聚外,其余每天多许情况下,不是盘腿坐在亲戚炕上,就是在去亲戚的路上。

关中人过年走亲戚,待客日子是提前商量好的。今天奔你家,明天走他家,要走的亲戚都要走一遍。走亲戚要拿礼,关中人把礼品叫“礼当”。过去拿的礼当都一样,过来过去是包好的两把挂面。如今拿挂面当作礼当的少了,变成了礼品盒,有些根据亲戚关系的远近和自身的经济情况,变成烟酒糖茶副食水果。有些亲戚经济条件好了,还直接给钱。

“说走呀,就走呀,提着礼当快走呀。头上戴的洋洋的,身上穿的新新的,脚上蹬的暖暖的。前面小车嘟嘟喊,后面大车突突跃,一路欢喜一路笑。翻过沟,爬上坡,抬头已到村口上,树上喜鹊喳喳叫,舅立门上迎客到。”关中人过年走亲戚,有老亲戚,也有新亲戚,彼此相距都不太远。

父辈母辈时的亲戚,到了儿子、孙子辈上,则成了老亲戚,一开口就是爷呀婆呀的叫,譬如舅爷姑婆等等,平时后辈走动少,有事了去一去,过年了跟着长辈走一走。随着老人相继去世,这老亲戚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上辈没人了,后辈对这老亲戚就基本不走了。关中人经常走动的是舅家、姑家、姨家等近亲。“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随着儿子结婚,女儿出嫁,就有了新的亲戚。对女婿娃来说,亲戚里多了丈母娘家及媳妇舅家姑家和门子大伯二叔三婶等亲戚;对新媳妇来讲,更有了娘家、哥家弟家、姐家妹家等亲戚。走亲戚就是走这些亲戚。关中人相对远亲较少。过去,关中有十大怪,其中有一怪就是:“姑娘不对外,嫁女不过十里外。”关中人觉得,女娃嫁的太远,在交通不方便时,来来去去,隔山架岭,走路坐车,费人费时。有事了也贴不上、靠不住。关中西府有一户人家,女儿嫁到相邻的一个县,每年过年,娘家待客,来一屋客,左等右等,女儿就是等不着,只好先开饭,让来的亲戚先吃。而女儿过年领着女婿和娃娃回娘家时,总是麻呼呼起,早走快赶,倒了三次车,才到了娘家,这时已过饭时,锅打濯了,碗洗过了,只好重给烧锅下面。中午饭匆匆扒几口,屁股还没暖热,与爹娘还没说上几句话,又得赶紧往回赶,因为过年呢,家里事多,还有一堆活儿等着干,还有几家亲戚等着走。有时走亲戚早上走到太阳端,晚上回去鸡叫喚,年跟前遇到天阴雨雪路滑车少,走亲戚犯了难,成了负担,走着走着就走得少了。现在社会变了,日子好了,通信交通方便,关中人的观念也变了,女娃嫁的远近也不太计较了,离的再远,过年时或坐车或开车或提前赶回,都能团聚。

关中人过年走亲戚,对新亲戚分外热情。“初二娥媚月,携婿走娘家。”刚嫁出的女儿在初二这天,要领着新女婿回娘家走亲戚。这是个新亲戚。对新女婿的到来,娘家非常重视,提前筹备,老早给在外的亲人打电话,让过年早些赶回来帮忙。转着圈儿挨家给亲戚朋友通知,让待客时都来,要大待一番。女婿一进门,丈母娘喜得转圈圈,问寒又问暧,说东又扯西,心热面悦,话柔嘴甜,没个完。清早吃的臊子面,中午吃的是炒菜,桌上碗碗碰碗碗,碟碟压碟碟,摆了一大桌,女婿娃吃的咧嘴笑,嘴里过来过去只说了一个字:“香!”丈母娘听了乐开花。

关中人过年走亲戚,最看重的是亲情和孝心。有人常说:“穷不走亲,马不走冰。”但关中人不这样看。关中人对人实诚厚道,一直认为:“缘无好坏,好坏在人心。”穷亲戚、富亲戚都是亲戚,就像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一样,一同相待,都要去走,因为这里面有着浓浓的亲情。“走亲走亲,不走不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关中人这样说。对自己的亲戚,如果平时忙,顾不上,可以少去,但过年一定要走动,不去会显得生分。你不走亲戚,亲戚往后也不会上你家来。在正月里走亲戚,有时一天要走几家亲戚,走时全家要分头行动,一个不能漏,都要赶去。如果实在安排不过来,要么提前打招呼,讲出原因,要么提着礼当“跑亲戚”,即早上吃在舅家,中午坐在姑家;或为了不让亲戚等,在中午饭前,一一赶到亲戚家,放下礼当,说明情况,立马又奔向另一家亲戚,如此走完亲戚。在走亲戚问时,家里也要待客,多许放在初五前就待完,初六过后一般待的是灯笼客,娃娃舅家这时给送灯笼来,因为来客少,吃的喝的本是现成的,相对好待些。还有些没来得及走的亲戚,也会利用这段时间上门来,进行招待。走动中交流感情,送去问候,带来祝福,也互通信息,讲述事业的成功,共寻致富的路子。在走动中,除过亲情外,关中人还特别注意孝心,在走亲戚拜年时,一方面在礼当上表示孝心,提些孝敬的东西外,还关心亲戚日子过的好不好。关中北塬上有个村庄叫曹家湾,村西头有一家四口,父母和两个儿子,老大娶了媳妇有个娃,老二脑子有病且还小没结婚。父亲去世后,两兄弟分了家,老大单另过,老二与母亲过,仍在一个院子里住。过年时,亲戚陆续来,老大一家却不见人,一问说是老大领着媳妇娃娃到丈母娘走亲戚去了。再看老二与母亲的过活,发现大过年,案上臊子罐罐空着,老母亲年龄大,行动不便,衣服皱皱巴巴,还没有换新的。家里冷锅冷灶,只蒸了一些年馍,压了一些面,菜呀肉呀等年货都没办,不像在过年。去的外甥、侄女一看着了气,都对老大有了意见,觉得老大不孝,过年呢连母亲考虑都没考虑,不要说给端碗肉,连个肉渣渣都没有。亲戚们站在村口,当着村里人面,大声述说,把老大好好骂了一顿。从此,与老大把礼当笼笼挂了起来,不再走动。

“狗娃门上汪汪叫,准是亲戚已来到。快快出来把客迎,心里欢喜笑盈盈。”过大年,走亲戚,话团圆,诉衷情。在来来往往中,关中人舒展着浓浓的年味,不断放飞着心情,连接着亲情,打造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刘新焕,笔名:刘新。党员,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正高级政工师。为陕西省总工会工运理论特约研究员、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与别人合著《此情谁知晓》。在全国、省、市各种征文中共有53篇论文和30多篇小说、散文、杂文及新闻稿件获奖。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中国作家》《延河》《中国青年》《首都文学》《大河文学》《西北作家》《齐鲁文学》《中国乡村》《当代文学家》《乡土作家》《三秦文学》《西北 大秦文学》《陕西文谭》《秦岭文学》《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号。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三秦文学】刘新焕:【二愣】(小说)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31】谢荣珍:【家乡的年味】(散文)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山西032】启然:【送五更的故事】(散文)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湖南025】何英耀:【欢喜长沙年】(散文)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26】谭文群:【扎心的儿时年味】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