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时常常蹦出来说话的那个声音,原来真的就在大脑里!

原创 丁香医生 丁香医生 1周前

在我默读或者没有发出声音唱歌的时候,脑子里总是会有一个声音跟着我一起。那个声音是谁啊?是只有我会产生脑中的声音吗?细思极恐,求解答!

好奇读者小音

人这一生会听到数以万计的声音。有的像电视剧里黑暗楼道中的脚步声般令人胆战心惊、还有的像睡觉时永远搞不清它在哪的蚊子叫般令人烦躁讨厌。

但有一个声音,将永远与你如影随形。

它从你大脑中发出,即使你不出声说话,它依然在你脑中响起。

可能是默读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思考的时候,也可能是不发出声音唱歌的时候......

脑子里那个神秘的声音都会出现。

这到底是哪来的声音啊?!

其实啊,这可能就是你小时候常常自言自语的前身,科学家们把这种声音叫做内心言语。

根据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自言自语几乎是幼儿发展的一个普遍特征,通常出现在 2~3 岁左右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阶段。

自言自语经常以评论正在进行的活动形式出现,是不是很像你默默看书时大脑也在实时评论的感觉呢?

内心言语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当我们大声说话时,大脑左额下回负责说话的布洛卡区会被激活。

有趣的是,只要我们有内心言语,即便我们没有开口说话,布洛卡区也同样活跃,仿佛我们真的在出声一样,只不过这一切都只在大脑中进行而已。

有一种假说认为,当我们想要说话时,布洛卡区会向我们的听觉系统发送一个信号,告诉听觉系统我们将要说什么。所以不管最后是否会说出来,我们的听觉系统已经得到了我们想说的信息,内心言语也就产生了。

当我们逐渐长大,控制声音是否发出的前馈抑制逐渐成熟,所以就能够自主控制声音的发出活动,自言自语的现象也就慢慢减少了。但大脑中一系列活动还在继续,所以就会有我们所疑惑的大脑中的声音啦!

科学家们还发现,内心言语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

当你的内心言语出现过多消极内容时,丧丧的情绪就可能把你围绕。反之,当你的内心言语多是鼓励、积极的,那你整个人就会是向上的小太阳

这不就像是有人天天在耳边夸你和天天批评你的区别吗?

所以每天出门前记得要给自己一个暗示:今天的我也超棒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