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春天来了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8

春天来了

原创/拜都莲

今年春节开始,禁足与放风成为生活的两大主题。日常是禁足,理想是放风。

虽然发出禁足令的是政府,但我心里很清楚,迫使我们禁足的是疫情。谈不上抱怨,然而心却向往田野、广场、大街。当我这个一向不喜欢热闹场所的人开始向往繁华热闹时,我便意识到,已经远去的过往,自己曾辜负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禁足之下,便渴望能放开脚步去丈量大街广场和田野,禁足之下,便觉得能行走也是人世间一种莫大的幸福。原来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中而不知觉,真是惭愧!

今天我给自己放了一次风,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然而还是感慨颇多。大街上行人车辆极少,却也不是没有,偶尔可见。然而所见车辆当中,频率极高的却是特殊车辆。洒水车,扫地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宣传车等等,或许,这些护卫着我们生活的特殊车辆,日常被淹没在车流之中,而今,当繁华散尽,生活的本质才显现出来。

寒冬刚刚离去,色彩已经最靓丽的色彩,是统一的环卫橙。当街道上已无人群,车流消失,店铺关门,城市更显寂静。除了偶尔驶过的车辆和步履匆匆的行人,仍然守护在街道上的,只有这些环卫工人们了。回顾我们的生活,有几种色彩,我们无法忘却,也不能够忘却。那便是,守护生命的白色,守卫城市的橙色,守卫海洋的蓝色,以及保家卫国的绿色。

春寒料峭,空落的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使我这个走走停停拍照的人显得格外扎眼。一位穿着蓝色环卫服的工人走过来问,您好,请问您拍照片是?我一时语塞,只好随意说,找图片。对方领悟了似的说,找素材呀? 我赶紧接过话头回答是,是,是!于是她热心地要给我发一些她平常拍的工作照片。

这个城市并不大,我也只是在二三十年前的小城遗址上走了一圈。从东环路出发,绕南环路,过东西南北大街交叉的十字,沿着北环路又回到了东环路上。二三十年前的县城,是一个标准的田字,内十字是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外边的方框是东西南北四条环城路。简洁至极!而今,小县城早已换了大格局,城市不断扩建,方格不断放大,发展较快的西边已经派生出三环四环了,然而我心目中的那个七八十年代的小县城还时时勾起我的童年回忆。

我只是用自己的脚将过去的老城走了一遍。20多天的禁足,让我的颈椎、腰椎病又犯了,我不敢走远。半辈子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走出去多远,回来的路就有多远。

我爱我的城市就像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人民就像我爱我的国。当我走完这一圈,我知道,我的国家,我的城市,我的人民,一切安好。我便又回到自己的小窝中,安安宁宁的待着了。

在过往的诗句里,我最喜欢两句:一句是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而今,春天来了,夏天也就不远了。当我们所有人度过这个疫情期,我们不应该忘记,在这个让我们常常泪目的特殊时期里的那些人,那些事。而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小姑姑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跨年夜小聚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三耕斋》雅士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一碗凉鱼鱼儿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散文·拜都莲】乡间古会

作者简介

拜都莲,女,1974年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文字从自言自语开始。文学从热爱生命开始。一只被绘画和蒙古族忽悠了半辈子的寒号鸟。希望后半辈子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