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十一章 有为利无为用-道德真源
相关推荐
-
胡说《老子》47 —— 道之动用
在前一篇文章里,为了进一步阐述先天一炁是啥.胡涂医串讲了一下<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一章咱们来看看<老子>第四十章.为什么要这样来讲<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 ...
-
以阴阳为器,以虚无为根,修行者才能窥见大道本来面目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道在鸿蒙之初诞生,混存在虚无之中,看不见,听不到,修行者该如何下手呢? ...
-
《道德经》这两种断句,你认为哪个对?
11章(王弼通行本).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一章(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三十辐共一毂,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虽自然无为,然着于无为又成顽空之学,须以无为植其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quo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学者记诵词章与百工技艺之务,皆贵寻师访友,多见多闻 ,而后才思 ...
-
道德经讲义-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章 求食于母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是未离母腹时),乘乘兮( ...
-
道德经讲义-第十章 专气致柔-道德真源
此章开口即说炼精化气之道.既得精气有于身,即要一心一德而不使偶离,离则精气神三宝各分其途,不能会归有极以为炼丹之本.故太上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夫营者,血也,血生于心,魄藏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张弓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禀阳和之气则生,阴寒之气则死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从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国无民则国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