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忠,孝,诚,廉,耻,勇

(0)

相关推荐

  • 《论语》求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亲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 ...

  • 【国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解读

    仁:仁爱.指人与人之间要仁慈,仁厚.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 ...

  • 《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为什么中国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信" ...

  • 论语:信近于义(1—13)

    <庄子∙盗跖>篇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男子尾生与他心爱的姑娘相约在桥下相会,姑娘迟迟未到,而天突降大雨致河水猛涨,尾生一直在桥下痴痴等待,信守诺言不肯离去,终于河水漫过头顶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三 有子曰(1):"信近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

  • 论语使用手册1.12

    论语使用手册1.12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信与义,恭于礼的辨析 2.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解说 1."信"的意思是说了并且 ...

  • 道德经妙解丨35 道 德 仁 义 礼 智 法

    35 道 德 仁 义 礼 智 法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 ...

  • 《论语》卷15卫灵公篇诗解2义礼逊信但求诸己群而不党不欲勿施

    <论语>卷15卫灵公篇诗解2义礼逊信但求诸己群而不党不欲勿施 题文诗: 颜渊也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服周之冕,乐则韶舞.禁放郑声,远侫之人. 郑声也淫,侫人也殆.孔子之曰:人 ...

  • 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 忠孝廉耻勇

    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 ...

  • 道 德 仁 义 礼 法

    前几日,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到访,我们两人虽相识多年,却从未单独坐下来认认真真地聊一聊.以前相聚,都是有着各种共同的朋友在场,大家就只好聊着共同的,彼此都能听得懂的话题.要么就是不由自主地开启了&quo ...

  •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八德、 解!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 ...

  • 李说我听:韩非子认为的“忠、仁、义、智”有些不同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人,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他对当时一些纵横家.谋略家,常常择换君王,甚至以欺诈行为劝谏君王,很不屑. 韩非子说,有些人轻视朝廷的官爵奉禄,随时就离 ...

  • 立身处世的基石:忠、信、孝、义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六事箴言>中有言:"屋漏之地,可服鬼神." 为人应当心内无私,光明磊落,若做到这样,鬼神也为之叹服. 一个人若能做到忠诚爱国,以信待人, ...

  •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出自哪里

    出处: 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

  • 2021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忠孝之义,两相并重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杖节牧羊""乌鸟私情"历来成为人们褒扬的忠孝典范.一代名将左权的忠孝观更感天动地. 他爱妻儿,但戎马倥偬,团聚的方式只剩下见字如 ...

  • 李武雄 || 诗书望族行,礼智孝忠诚

    壹|咏故里春色 故里春色 鹳舞秀娉婷,巢南草木青. 香泥培沃野,俊赏有新经. 府绕清溪水,园环小道庭. 春风明日月,甲第乐中听. 贰|咏诗书望族 咏诗书望族 诗书望族行,礼智孝忠诚. 古树云天矗,银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