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六:《孟子•告子章句上》赏析(11.1—11.20)

(0)

相关推荐

  • 中庸研读第19讲:《中庸章句序》解读

    中庸研读第19讲:<中庸章句序>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章句序>解读 教学目的和要求:对字.词.句进行注释:对章节进行语译:引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原文解读把握义理.情理和条理, ...

  • 《孟子》导读(六)——梁惠王章句上(8)

    一.梁惠王章句上 8.不为者与不能者 [原文] 王(yuè)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cǔn)忖(duó)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 ...

  • 《孟子》导读(四)——梁惠王章句上(4-6)

    一.梁惠王章句上 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tǐng)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 ...

  • 孟子最尖锐的话,说出人性弱点,针针见血!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孟子的学说和观点,大都被收集在<孟子>这本书中,这本书也成为古代的<四书 ...

  • 《孟子》导读(三)——梁惠王章句上(3)

    一.梁惠王章句上 3.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

  • 孟子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 ...

  • 篇六:《孟子•告子章句下》赏析(12.1—12.16)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政治.战争.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治国问题,也包括教育.历史.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著名的一章.全篇原文共16章. [孟子·告子章 ...

  • 篇七:《孟子•尽心章句上》赏析(13.1—13.46)

    [本卷引语] 本篇集中了孟子关于认识论和自身修养的论述,其中不少名言警句,至今具有重要意义.本篇也是<孟子>全书章国最多的一篇,全篇原文共46章. [孟子·尽心章句上>卷13·1] ...

  • 篇五:《孟子•万章章句上》赏析(9.1—9.9)

    [本章引语] 本篇以长文为主,内容几乎全是有关尧.舜.禹.汤.孔子百里奚等三代贤王和春秋贤人的事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一般读者读来较为生涩,全篇原文共9章. [孟子·万章章句上>卷9·1] ...

  • 篇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赏析(3.1—3.9)

    [本篇引语] 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qu ...

  • 《孟子》卷11告子章句上诗解1性能善恶势使之然

    题文诗: 告子有曰:性犹杞柳,义犹杯棬;以人性为, 仁义犹以,杞柳为杯.孟子问曰:子乃能顺, 杞柳之性,以为杯乎?或将戕贼,杞柳而后, 以为杯也?如将戕贼,杞柳为杯,则将戕人, 以为仁义?率天下人,而 ...

  • 《孟子》卷11告子章句上诗解2人性仁义由内而外

    题文诗: 告子有曰:食色性也.仁内非外;义外非内. 孟子问曰:何以谓之,仁内义外?告子答曰: 彼长长之,非有长我;犹彼白而,我白之从, 其白于外,故谓之外.孟子问曰:白马之白, 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不 ...

  • 《孟子》卷11告子章句上诗解3情性本善仁义固有

    题文诗: 公都子曰:告子有曰:人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有人曰:性可为善,可为不善;故文武兴, 则民好善;而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有人曰: 人有性善,有性不善;故尧为君,而民有象; 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 ...

  • 《孟子》卷11告子章句上诗解4人圣心同礼义悦心

    <孟子>卷11告子章句上诗解4人圣心同礼义悦心 题文诗: 孟子有曰:富岁之时,子弟多赖;凶岁多暴, 其非天之,降才尔殊,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今夫麰麦,播种耰之,倘其地同,树之时同, 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