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和Pony从“大J小D” 学习了很多育儿理念——有些做对,但不知原因,在她那习得理论依据;有些做不对,在她那找到解决方案;有些不知道做错,得到大J文章提醒而改正;还有一些知识,通过学习后茅塞顿开,运用于实战;这些都是近几年从她文章学习的,我们也进步不少。但比这更鞭策我们进步的是——大J也是个妈妈,也在努力学习,一个比我们更优秀的人都这么用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下午讲的主题关于“亲子阅读”,很庆幸,大部分理念家里一直那样执行,两个孩子都爱阅读(老大五岁,处于“文字期”;老二两岁,处于“图片期”)。干货很多,讲讲印象深刻的几个点:1、永远都是父母爱阅读,才有可能带动孩子阅读。2、阅读已经过了“温饱”层面,阅读要从Learn to read(学习阅读)转化为Read to learn(通过阅读来学习)。3、阅读前观察书本封面,读出作者的名字,这样更有仪式感。想到从小也口中讲出“宫西达也”,“间濑直方”,“柳生弦一郎”,“詹姆斯·迪安”这些名字,很有趣。4、合适的时候,可以亲子共度,大家一起读出声,享受共度的乐趣;5、“埋梗”——大J给小D读绘本前,常常自己阅读五遍,提前把握节奏,设计哪些地方可以用象声词,哪些地方可以用脸部或肢体语言,增加阅读的乐趣。6、当孩子进入识字期,买音标的书固然可以增加识字量,但章节书、桥梁书、儿童文学,比音标书更好,我们要让孩子有阶梯可以爬,不仅增加识字能力,更增加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水平打下基础。7、阅读时不要刻意提问,比如“你有什么收获”之类有功利心的问题,有时候会破坏孩子阅读的节奏,破坏亲子阅读的愉悦感,可以阅读后不刻意讨论(这个词是我自创的,忘了大J原话是什么)。8、建立输出表达模型。你让孩子编一个故事,可以参考这只会讲故事的手:人物、地点、开头、中间、结尾。低幼孩子的学习是具象的,记不得抽象故事(记不得“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抽象东西),如果你让孩子讲故事时,提醒孩子,“你有一个会讲故事的手”,孩子会有一种很具体的力量感,能够激发他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