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四)

(0)

相关推荐

  • 【吕伟】丽江瘟疫概述

    [摘引]1936年丽江县总人口有132582人,由于传染病的频繁发生流行,如烈性传染病霍乱1939年至1942年持续流行三年,死亡惊人,加之人民生活贫困,1945年丽江县人口只有89741人,减少了4 ...

  • 医史演绎:从疫、疠、瘟、戾看传染病的流行史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传染病一直如影相随,据<中国疫病史鉴>统计,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多年里,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王树芬根据<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统计, ...

  • 历史上那些一次次改变人类进程的传染病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483天的第483篇原创文章 截止到4月30日零点,全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六)

    3.建国初期对中医发展的各种举措 (1)努力发掘民间秘方.单方.验方,加以提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人民政府医药主管部门把发掘中医民间秘方.单方.验方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让这些我们祖先留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五)

    五.发展中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亲自奠定的中国独特的医药学的发展方针.在建国初期,为奠定这一方针,曾克服了中国医药界内部的不少分歧.至今,这一方针仍然是指导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三)

    三.多种烈性传染病的基本消灭或得到控制 新中国建立以后,结合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在不长的时期内,我国已实现了对多种烈性传染病的基本消灭或控制. 这里所说的"烈性传染病",是指那些传播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二)

    二.全民爱国卫生运动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就十分重视群众性的卫生防疫工作. 早在红军时期,1933年,毛泽东就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一)

    序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医疗卫生状况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35岁.但是,不要误会,以为那时候一般人活到35岁时就衰老了,就面临死亡了,不是的.虽然旧社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四)

    四.1956年的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 195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性工资改革,奠定了毛泽东时代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实行这次工资制改革,需要经济上一系列前提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就是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基本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一)

    一. 建国初期对新解放区的"原职原薪"制度 建国初期是指1949年至1951年第一次全国工资改革之前.当时的中央政府决定,凡新解放区通过接收原国民党官僚资本而形成的公营企业,实行&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二)

    二.1952年开始的全国第一次工资改革--工资分制度 解放初期对新解放区实行的"原职原薪"政策,只是个权宜之计,是为了在当时特殊的时期能尽快地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安定下来,但是,这种 ...

  •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资制度(三)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分配制度的改革 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解放军部队指战员.老解放区的公营企业,都实行的是军事共产主义式的供给制. 艰苦年代,能弄到什么吃什么,弄不到食物和布料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