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大雅·假乐》/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428期)
商周之际,为了解释周代商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周公又提出了“以德配天”的重要政治观念。
“以德配天”观念的提出,来源于对殷商“有命在天”的天命观的怀疑和改造,旨在为周代商政权的合法性寻找根据,开启了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殷王认为自己“有命在天”,而天命是上帝决定的,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所以竭力侍奉上帝与祖先神祇。
西周统治者通过总结商纣王暴政亡国的教训,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明显地赋予神即周人的“天”,以“敬德”的道德属性。“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申为自然规律。“德”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媒介,天命的重要特质在于“德”。
解析:闻天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在西周统治者看来,上天选择人间君主的标准,是“为政以德”。人间君主意欲获得上天的支持眷顾,首要条件是修养道德。上天以道德约束统治者的私欲。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与天道的要求,才能获得上天的护佑,才能求得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即通过“敬德”、“明德”的途径,达到“永命”的目的。一旦统治者“失德”,也会失去上天的庇佑,新的有德者应运而生,即可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这就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上升,“以德配天”的政治观念的确立,使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具有了人本主义色彩。
原文
大雅·假乐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无怨无恶,率由群匹。
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
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注释:
⑴假(xià):通“嘉”,善、美的意思,有称赞的色彩。假乐:美好的意思。
⑵显:光、耀眼。令德:美德。
⑶受:通“授”“右”通“佑”保佑之意。命:天命,上天的旨意。自:自己。一说从。申:重复。之:代词代向上天祈求的事。
⑷干:求,干禄百福:君子以他的德行求得百福。
⑸穆穆:端庄恭敬。皇皇:光明。
⑹愆(qiān):过失。忘:糊涂。
⑺率:由:从。率由:遵循,沿用
⑻抑抑:通“懿懿”,庄严美的样子。
⑼秩秩:条理清楚,指教令和说话有条不紊的样子。
⑽群匹:文武百官。四方:指天下。
⑾燕:古同“宴”,宴饮,安闲,安乐。纲:纲纪,准绳。
⑿百辟(bì):众诸侯。
⒀媚:可爱,美好。
⒁解(xiè):通“懈”,怠慢。
⒂墍(xì):休息、安宁。
译文
美好的君子,美好的德行显耀光明,
可安抚百姓和群臣。求得上天福䘵。
保佑自己天命所归,上天常常关照您。
君子以他的德行求得百福,子孙之福更是无穷尽。
君子神态端庄又坦荡,应理为天下称君王。
从不犯错不迷狂,遵循先祖旧典章。
君子仪容有庄重威严之美,他的道德教令条理清楚又清明。
不怀私怨与私恶,遵循先王的典章制度。
所得福禄无穷无尽,四方以您为准绳。
天下以君子德行为标准。君子设筵席酬亲朋好友。
众位诸侯与和文武百官,众位诸侯与和文武百官。
诸侯和文武百官恪尽职守,对成王充满尊敬和热爱。
君子在王位勤政从不懈怠,庶民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君子有美好德行的诗,受上天福禄,以护佑子孙繁衍,得无疆之福,同时也劝勉君王遵循先王之旧典旧章,统之纲纪,得贤臣协助,使天下之民安乐。全诗以赞颂为主《毛诗序》以为:“《假乐》,嘉成王也。”诗中既对周成王的内在美质进行了颂扬,又赞美了他外在仪容。

天语小诗:
为《大雅·假乐》而作
文:闻天语
岁月在
无声的流淌
脚下是
金黄的土地
激情澎湃的心灵
去追寻
那久远的诗行
听谁在远古
放声歌唱
那优美的赞歌
在风中飘扬
那是你
用道德
树立起的
一座
长青的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