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58
相关推荐
-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福祸相倚光而不耀
<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国篇第九章) 福祸相倚 光而不耀 (原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
《道德经》第58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 ...
-
不要走极端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政闷闷,是无为政治的特征.其政察察,是有为政治的特征.按我们的理解来看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就很容易解释.其政的政,是统治集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58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2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其所居,无厌(yà)其所生. 夫唯不厌(yà),是以不厌(yàn).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以暴力.强力让民众害怕,民众当然是害 ...
-
圣人被褐怀玉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引出一个千古悖论,"甚易知 ...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9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 ...
-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 ...
-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9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有没有"无怨"的人? 孔 ...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1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信实, ...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7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8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关于& ...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6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