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2
相关推荐
-
高恒解《老子》之四十九
高恒解<老子>之四十九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 ...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这一章节讲述圣人的德行举止,展示圣人该怎样做. 先贴下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 ...
-
《道德经》:你活得越像个孩子,离成为圣人越近
变成有趣有品的主 一.时代背景 老子写<道德经>之时,是春秋战乱时期. 他亲眼目睹各国统治者发动战争,把社会搞得一片混乱,导致生灵涂炭.很多民众流离失所,家不成家,人不成人. 老子居住了几 ...
-
第4章老子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说的"道",就是现代人说的思想,<道德经>中一些先进思想观点至今仍然不落后,值得我们传承.弘扬.发展. <道德经>中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提出"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圣人之治是超越人类意识的大治(连载22)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妙用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
-
圣人被褐怀玉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0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引出一个千古悖论,"甚易知 ...
-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58
5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其政闷闷 ...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9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 ...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道德经》闻风悦记No.47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问的传承,没有明道,那么他不出户,不窥牖,怎么可能知 ...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圣人贵有自知之明,却不爱自我表现:贵有自爱之心,却不爱自我显贵. 赏析 这是老子讲"自知.自爱"的一句话. 老子讲这句话,是有一个前提 ...
-
《道德经》72章: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一部分: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就如十七章所讲的太上,不知有之,当主政者按照道来施政,来 ...
-
第七十二章 -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
-
72《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原文] 通行本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帛书本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毋狭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 ...
-
《道德经》第72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①,无厌其所生②.夫唯不厌③,是以不厌④.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⑤,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 ①狎:同"狭". ②厌:&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