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译》第十八章:福祸相倚光而不耀
相关推荐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读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之心得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
夫代司杀者杀,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五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二十二章,法律威严天道之网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若使民恒且必畏死, 常有司杀者杀,孰敢? 夫代 ...
-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出处及意思
摘自<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
-
《道德经》第五章的逻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微信公众号:luojijieguwen 要想充分理解本章的含义,首先要正确理解&quo ...
-
《道德经》: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七课 悟 道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 ...
-
《老子》解读:道家治国谋略的核心理念
当局势的发展由治至乱,或由乱至治之时,往往是政治谋略家深刻思考治国方略的重要时期,当原有政治秩序遭受到严重冲击时期,或者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将建立之时,往往是政治思想家总结和探索政治管理策略的最佳时期 ...
-
《道德经》:真正的牛人,解决问题时闪闪发光,平时却低调得不像话
变成有趣有品的主 一.结合前后文来理解"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我认为要理解"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首先得结合这句话出处的 ...
-
道德经日课058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见喜不骄,有忧不愁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5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
《道德经新译》第八章:执古御今能知古始
<道德经新译>第八章(道篇第八章) 执古御今 能知古始 (原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不上皦,其下不昧. 绳绳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八章:上善如水不争无尤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八章(无为篇第四章) 上善如水 不争无尤 (原第8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八章:不仁不义只求大道
<道德经新译>第四十八章(德篇第三章) 不仁不义 只求大道 (原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
-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八章:抱一为式成全归之
<道德经新译>第三十八章(法篇第二章) 抱一为式 成全归之 (原第22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
-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福祸相依》悟读述杂【58】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福祸相依》悟读述杂【58】
-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以道为舟天地遨游
<道德经新译>第七十二章(长生篇第九章) 以道为舟 天地遨游 (原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含德之厚精气神足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九章(长生篇第六章) 含德之厚 精气神足 (原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德无不克莫知其极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五章(长生篇第二章) 德无不克 莫知其极 (原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 ...
-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为道日损无为皆为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无为篇第八章) 为道日损 无为皆为 (原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