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教师成长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① 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

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爱好的和能对学生施加影响的。

② 要研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

哪些专业知识是自己的所长,研究较深的,指导起来得心应手的,并已获得成功的。

③ 要研究自身特长如何?

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如何使自己的特长在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些特长可以是专业的、外显的:例如语文老师的书法、朗诵、表演。数学老师讲几何,不用圆规能随手画出标准的圆…

也可以是专业的、内显的:如语文老师长于哪些文体,哪种文学样式的教学;还可以是非专业的、外显的:诸如体育、艺术、电脑;也可以是非专业的、内显的:如擅长音乐、组织管理、作思想工作…

④ 要研究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

这些研究,利于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施展个人魅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自己分析受到学生欢迎的原因和思考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从而使新研究的问题切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研究学生,做到“知彼”

重点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

我们提倡研究学生,不但提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和知识状况,更要研究他们学习的认知规律。

从认识论角度讲,学习的认知规律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可把它概括为“通读、质疑、理解、积累、运用”这五大环节。

即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掌握知识、运用实践,如此反复进行,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品味到本学科的所涵蕴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人文韵致。

由此看来,研究学生,是从知彼的角度,在因材施教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问题,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研究教材,做到“知书”

即对教材的研究。

在观念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更要审视自身的观念是否改变,因为教师观念上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法上的改进,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经验,教师就会主动去学习,在教学中就会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研究新教材,首先要从客观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比较新旧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体例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异同,要做到心中有数。

还要研究各课之间、单元之间、各册之间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发现新教材有哪些不足。并对此进行弥补,不然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一落千丈。这些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 研究教学,做到“知法”

1) 如何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因此一堂好课不重在看教师在课堂讲得如何神采飞扬,吹得如何天花乱坠;而是重在看教师能否能“惜口如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其教法。

2) 如何处理“惜口如金”与“泼墨如云”的关系。

在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上,我们的老师有待进一步明确。

两讲原则:(两讲要做到泼墨如云)

① 知识的难点,因为难,不讲学生便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讲。

② 知识的重点、关键之点教师不讲学生便不能把握,老师必须讲。这“两讲”,作为教师必须讲深、讲透。

三不讲的原则:(三不讲要做到惜口如金)

① 文本中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的不讲。

② 文本中的知识、学生还没掌握但通过自学能把握的不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把握。

③ 文本中的知识,教师讲后学生也不能把握,不讲。要敢于“舍得”有“舍”才有“得”。

(五)研究考试,做到“知考”

考试,是我们教师的生命线。有以下几个研究。

研究《考纲》与“考题”的关系。

① 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哪些。

② 难点、重点有哪些。

③ 考试的题型有哪几类、分布的比例怎样。

④ 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以上几点,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细细体味。

(六)集体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比较繁杂的,如若靠单兵作战很难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了。有时候就需要同事帮忙评判,也需要大家集体钻研,诸多问题,必须靠群策群力才能办到。

长期研究问题,能使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也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0)

相关推荐

  • 教学时,我们总是说要研究教材、学生,但是总忽略这件事情。

    这段时间,开始陆陆续续备下个学期的课. 说到备课,总免不了至少做两件事情,一是研究学生,就说我们常常说的研究学情,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年龄特点等等因素都要被考量. 二是研究教材,一节课的前世今生.教学目标 ...

  • 新课程教师备课的新策略

    教学策略是沟通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一.学生发展的策略 新课程备课首先要定位在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这一学习内容学生会怎样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教&q ...

  • 教师成长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一)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 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 ...

  • 教师成功的关键:做好六个研究!

    (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这些思考. ① 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构如何? 除本学科专业知识之外,还有哪些知识领域是自已所了解的. ...

  • 教师发展 | 教师暑期专题培训: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当前全球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高质量地项目化学习,会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 ...

  • 幼儿教师成功的关键:做好五个研究!

    一.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要研究自己在幼儿园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在专业成长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我们不妨作如下这些思考. (一)要研究自身总的知识结 ...

  •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 ...

  • 分享丨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

    本文约1800字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 ...

  • 蜕变之路丨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 ...

  • 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12个关键支点!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 ...

  • 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特级教师陈华忠:预设教案时应做好“六个自问”

    陈华忠,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数学学科带头人,省级数学科骨干教师,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省优秀农村教师,集美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兼任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