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原文】脉弦而大①,弦则为减,...

    #伤寒论#[原文] 脉弦而大①,弦则为减,大则为芤②,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③,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注释] ①大:脉形粗大. ②芤(kōu):脉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 ...

  • 卷四15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按 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注 明病无汗,不以葛根汤发其汗,而以火劫取汗,     致热盛津干,引饮水停,为热上蒸,故额上微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5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86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是长期.反复有出血病证的人.这样的病人必然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二)

    第65条辨: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第65条辨解释:发了汗以后,病人出现脐下跳动不宁,似奔豚将要发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治. 我们前面学了桂枝甘草汤发汁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二)

    豆豉的药性是苦,辛,凉的,归肺经和胃经,主要功效就是解表除烦,但是豆豉的解表比起桂枝要弱得多了,只是说它有发表这功效而已,还有宣发郁热,临床上常会用到外感表证,由于豆豉发汗解表的力量比较平稳,所以,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二)

    当病进入阳明以后,就是进入肠胃了,有可能病人会有下利,或者是恶心,呕吐,或者是便秘,这个时候,如果病人还有一点点汗出,不恶寒,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攻下. 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病人还有表证,都不可以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二)

    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 冷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 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二)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0)

    伤寒论第76条辨"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大多是发汗发太过了,所以喝水少少与之就好了:喝太多了,胃没有办法把水消化掉:水会停在中焦,肺气就没有办法下降.正常的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