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三)

(0)

相关推荐

  • 第十六回 老来昏庸信胡狼(16.4)

    原来大唐为牵制吐蕃,以前一直扶持南诏国,导致南诏势力得以日益坐大.大唐见状后,怕其不服管制,又企图对其加以控制.天宝七年(西元748年),南诏王皮逻阁死,阁罗凤袭云南王位.姚州都督张虔陀企图利用阁罗凤 ...

  • 杨国忠:杨贵妃堂兄,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宰相,为何被一个小兵杀死

    杨国忠:杨贵妃堂兄,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宰相,为何被一个小兵杀死 原创2021-06-30 08:30·船长趣谈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 ...

  • 将军洞

    将军洞,位于苍山斜阳峰东麓,是大理下关西山上村本主庙,庙里供奉的是唐天宝年间用兵南诏而被南诏打败.沉江而死的唐军统帅李宓将军. 相传南诏时,南诏王阁逻凤到姚州谒见姚州都督张虔佗,以增进与唐朝的君臣关系 ...

  • 《唐玄宗时的那些事》之九:唐军魂断西洱河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云南王蒙归义(皮逻阁)去世,儿子阁罗凤继嗣云南王,任命他的儿子凤迦异为阳州刺史. 天宝九年,杨国忠为报答鲜于仲通,推荐他任剑南节度使.仲通性情急燥,失去了云南的人心. 按照惯例 ...

  • 他是宦官界的一股清流,智商情商双高,堪称史上第一贤宦

    说到历史上的宦官,很多人脑海中肯定会冒出几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比如赵高.王振.童贯.刘瑾.魏忠贤.李莲英等,同时联想到的或许还有擅权乱政,聚敛财富,祸国殃民等一连串不怎么好听的词.总之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 ...

  • 轶事数则之一(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三)

    这时,武三思和张易之兄弟在朝中掌权,韦安石曾屡次当面驳斥他们.有一次,韦安石在宫中陪武皇用膳,他见张易之带着几个蜀地富商宋霸子等几个人在赌博,于是便向武则天跪奏道:"这些商贾是社会上的贱民,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轶事数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四)

    侍御史张循宪任河东采访使,有一次他遇上疑难之事无法决断,心中十分忧愁.于是张循宪就问他的下属道:"这个地方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可以与之商议事情呢?(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属 ...

  • 循吏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三)

    有个叫闾兴贵的宦官向长安令李朝隐请托,李朝隐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特意召见了李朝隐,睿宗对他说:"您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卿为赤县令,能如此 ...

  • 唐玄宗诛杀高、封二将(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九)

    玄宗皇帝想亲自挂帅去征讨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十二月辛丑(十六日),下制书命太子监国.玄宗对宰相们说:"朕在位已经快五十年了,懒于处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但恰逢水灾旱灾不断,朕不想把这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

  • 裴怀古单骑树恩信(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八)

    桂州始安郡的仡佬族人欧阳倩造反,欧阳倩拥数万人马,攻陷了当地的一些州县,唐廷考虑选派一位精明强干的官员前往镇压.朱敬则推荐司封郎中裴怀古,他认为裴怀古文武全才,堪当大任,于是武则天任命裴怀古为桂州都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