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怀古单骑树恩信(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八)
相关推荐
-
每日一学 2021-02-25
2021-02-25 09:25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宋·程颐 [孔老师译疏] 为人处事,要以忠诚.守信为主.如果缺失忠诚.守信,就难以安身立命于社会.世上成功的人 ...
-
四教:文行忠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朱子注:行,去聲.○程子曰:"教人以學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案此述而篇之第二十四章,前章記孔子謂群弟子曰:"吾無隱乎爾,吾無 ...
-
德才兼备方君子——《论语》悟读【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题记 <论语>第一篇第八章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 ...
-
欧阳询(公元557——641)字信本,公...
欧阳询(公元557--641)字信本,公元557年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唐潭州临湘(今长沙).官职为太子率更令. 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所无双,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誉 ...
-
德信示人必挚诚——《论语》悟读【283】
崇文行世尚仁厚, 德信示人必挚诚. <论语>第十二篇第十章: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 ...
-
裴炎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八)
武承嗣请太后追封她的先祖为王,并建立武氏七代祖先的宗庙,武则天同意了.裴炎进劝谏道:"太后是母临天下,对外应当展现自己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族.您没见吕氏的前车之鉴吗!(太后母临天下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
-
杨再思轶事数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九)
长安四年秋七月丙戌(初三),武则天任命神都副留守杨再思为内史. 杨再思这个宰相,专门靠阿谀奉承来取悦于人.司礼少卿张同休是张易之的哥哥,有一次他宴请朝中的公卿大臣.在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张同休拿杨再思开 ...
-
非张卿家奴,何郎之有(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七)
有一次,武则天宴请朝中权贵大臣.张易之兄弟的官职都在宋璟之上,但张易之素来惧怕宋璟,为了取悦宋璟,于是特意空出上位来请宋璟坐,并对他说:"您是当今第一人,怎么能在下位落坐呀?(公方今第一人, ...
-
宋璟谏中宗诛囚(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八)
处士韦月将上书控告武三思和韦皇后通奸,日后必将谋乱叛逆.唐中宗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韦月将斩首.黄门侍郎宋璟上奏要求中宗依法推问,中宗见有人反对,越发愤怒.他顾不上穿戴整齐,拖着便鞋走出洛阳宫的侧门,对 ...
-
马怀素审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六)
殿中侍御史景城县人王晙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宋璟对他说:"魏公已侥幸免死,现在您又来惹天子发怒,恐怕要倒霉啊!(魏公幸已得全,今子复冒威怒,得无狼狈乎!)"王晙说:"魏公忠正 ...
-
魏元忠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五)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曾担任洛州长史职务.在魏元忠到任以前,洛阳令张昌仪倚仗自己几个兄长的权势,每次到洛州长史衙门参拜都不按规定在庭下站立,而径直走上长史办公的大厅.魏元忠到任后,张昌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