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效应”“第十名效应”,这些育儿方法让妈妈们事半功倍!

教育是一件很让妈妈头脑的事情,那些认为育儿很简单人,往往要么没有孩子,要么根本不管孩子。

但如果学习以下几个方法,能帮助妈妈不少哦~

一、手表定律

以前小学有一篇课文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普遍遭受到教育专家的批评。

学者提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观点应该要一致,特别是当一方管教孩子时,另一方不能维护、包庇,应该支持管教的人。

如果不一致会让孩子养成双重人格。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很相信“心理暗示”的作用,这告诉我们,信念是很重要的,谎言有时候也能成真。

例如,父母告诉孩子说:“宝宝,妈妈生下你时,医院里的医生都说,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一个勤奋而聪明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名教师/科学家”。

孩子会认为这是真的,并努力向这个方向实现。

三、鲇鱼效应

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力的世界!

上什么样的幼儿园,考入什么样的小学,再到以什么分数进入什么样的大学。社会上的竞争告诉我们,不能对孩子没有要求。

高要求与高回应,才是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

四、德西效应

当孩子考试名次或者分数取得了进步,家长要相应的奖励孩子。

例如,一个玩具车或者一个文具盒,又或者奖励孩子一次旅行或者一次音乐会、吉他班。

通过奖励,培养孩子内在兴趣比物质更重要。

五、示弱效应

当辅导孩子写作业时,不如你和孩子同时做,然后故意做错几个题,让孩子找出错误,并向孩子“请教”。可增强孩子自信心,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六、第十名效应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第一名往往不能很好的融于社会,第十名因为拥有更多的朋友圈,遭受了更多的挫折,在社交中更加游刃有余。

七、登门槛效应

往往一个高目标和一个低目标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都会选择低目标来实现。

那么当你要求孩子完成一个很高的目标时,需要先设定较低目标。

例如,你打算让孩子接受蔬菜并且爱上蔬菜,那么孩子第一次吃蔬菜开始,你就要赞美和表扬孩子。然后慢慢鼓励和要求孩子每天吃蔬菜、每周吃蔬菜,这一周,最后让孩子完全接受蔬菜。

八、倒U假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没有任何压力,天真无邪的。其实,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孩子进入这个充满了竞争力的社会。试想,小学最后一名的孩子能忽然考上重点初中吗?最后能进入一流大学吗?如果父母没有要求,那么孩子只能永远在最底层。

文丨四川新生命

图丨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