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恶寒”的意义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3条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讲解: 太阳病,为表阳证,是迟早要发热的,不过开始得病的时候,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一定是怕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便秘的克星——承气汤
没术语,无黑话,简单说明<伤寒论> 学中医,用中医,为家人建起健康防线 关注「达叔聊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北京入门班线下首期课程预报名 满十人即开课 线下课程主要为理论.医案 ...
-
承气汤系列(1)调胃承气汤(2)
继续学习调胃承气汤.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12g) 上三味㕮咀,以水 ...
-
【伤寒论】22条,【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1,【医案】恶寒桂枝汤加白术茯苓,【芳香开窍药】石菖蒲,【和...
. 一城山水(正式版) Lunhui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导读]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 ...
-
⊙ 國醫▪傷寒論 |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伤寒论中的十大常用方剂!纯干货速记 Edit | 百草读书: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 ...
-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生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与意义探张仲景用药之秘从张...
舌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与意义+探张仲景用药之秘+从张仲景方剂配伍规律谈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四逆汤类方的运用 2013-12-30 181 ...
-
《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瘲 ...
-
《伤寒论》第00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1太阳 太阳,太阳本身就带着偏性,就是太过.太阳,如同天上的太阳,很明显,作用也很强,对人体就是太阳经,在五运六气里属太阳寒水.太阳,属于表阳.这是三个 ...
-
《伤寒论》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清代名医怎么看?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柯韵伯]无热,指初得病时,不是到底无热;发阴,指阳证之阴,非指直中于阴.阴阳指寒热,勿凿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头项强痛而恶寒(1)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浅析:此言太阳病提纲脉证.太阳为六经之首,主表而统营卫,外邪客表,太阳受病,脉必应之见浮.太阳为诸阳所系,而头为诸阳之会,同时,项为太阳专位,病则头项 ...
-
恶寒治以养阴纳阳: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伤寒论 芍药甘草附子汤解读 发汗病不解,当用药养阴敛藏 在<伤寒论>中,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在<伤寒论>那个大环境下,伤寒病估计要占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3条:恶寒是表证的一个特征
经方学社 7月4日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太阳病证啊是表阳证,是迟早要发热的. 不过开始得的时候,或者已经发热或者还未发热的时候,有的人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