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001条:大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相关推荐
-
卷四12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太阳病脉浮缓而弱,中风脉也:发热汗出恶寒,中 风证也.不呕则里气和,缘何而有心下痞证?此必 以医下之故也.如其不经医下,邪热自传于里,病人 不恶寒而渴者,此邪去太阳, ...
-
卷四16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不相联属.且以上文一.二日,三.四日之文细玩之,则 可知必有"五.六日吐之"一句,由浅及深之谓也. 注 太阳病不解,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 ...
-
刘渡舟讲伤寒04:各 论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头项强痛而恶寒(1)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浅析:此言太阳病提纲脉证.太阳为六经之首,主表而统营卫,外邪客表,太阳受病,脉必应之见浮.太阳为诸阳所系,而头为诸阳之会,同时,项为太阳专位,病则头项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三)
桂枝汤,可以从调和阴阳来解读,也可以从攻与守.内政与民生两个层面来解读,桂枝和白芍,是属于攻守层面的,生姜,大枣和甘草可以说是内政和民生层面的. 桂枝汤三字经 太阳病,自出汗,中风证,脉浮缓. 桂枝汤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一)
12.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sè)啬恶寒.淅(xī)淅恶风.翕(xī)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
-
《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瘲 ...
-
耳后高骨大筋治耳病及头面部疾病——×形法疗效反馈(78)|附颈前、耳后、缺盆大筋和抓腋窝视频
关于耳后高骨大筋的文章已有多篇,但我这里反馈不断,包括上一篇文章治近视的方法里也用到它:再加上很多新朋友还不知道这条大筋的妙用:有些老朋友一直找不准这条筋,宸熙老师所拍的视频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故又发 ...
-
病(此处指太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指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少阴)。
病(此处指太阳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指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指少阴).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原文7 [郑论] 按太阳风伤卫证,发热.恶风.自汗.(伤寒)[ ...
-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宋版<伤寒论>第8条"足阳明"考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此"足阳明",通行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