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2
相关推荐
-
则阳注
则阳游于楚,(成云:"姓彭名阳,字则阳,鲁人.")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归.(还所取之物曰归.归还则阳请托之礼也.成玄英谓夷节为楚臣,王指楚文王.)彭阳见王果曰:" ...
-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1
(一) 教育为文化体系中主要一项目,而中西教育即有其大相异处.西方教育重在传授知识,知识对象重在向外之事物.故必分门别类,互不相通,而又各分割成各阶层.故西方学校必有分科分年制,又分小学中学大学,均限 ...
-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3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3 (三) 中国人言明体达用,明体近静一边,达用近动一边,但动静一体,体用一源.苟无体,何来用.苟有用,即见体.体属内,乃和合性.用属外,乃分别性.中国人偏重明体,西方人偏重达用. ...
-
钱穆:略论中国哲学(2)
人类相同,故可信.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此犹谓焉知来者之不有如丘其人者出也.扬雄亦言:"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则中国人既信古人,亦信己, ...
-
钱穆:略论中国哲学(1)
(一) 哲学一名词,自西方传译而来,中国无之.故余尝谓中国无哲学,但不得谓中国人无思想.西方哲学思想重在探讨真理,亦不得谓中国人不重真理.尤其如先秦诸子及宋明理学,近代国人率以哲学称之,亦不当厚非.惟 ...
-
钱穆:略论中国音乐
(一) 余尝谓中国人重和合,西方人重分别,此乃中西文化大体系歧异所在.随事可以作证,即论音乐,亦不例外. 中国古人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竹乃器声,肉指人声.中国人亦知分别人声器声,而乐则以人器声和合 ...
-
钱穆:略论中国韵文起源
錢穆先生 略論中國韻文起源 近代人研究一切人文事态,都注重到它历史的发展,这是应该的.但历史发展,并非先有一定的轨道,一定的程序,外历史而存在.世界各地域各民族,因于其自然环境之不同,以及其他因缘之种 ...
-
钱穆:中国人学文学,是学做人的大道
由于上面所说,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在中国文学中也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 ...
-
钱穆:中国文化最伟大处是帮人做个高境界的人!
究竟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哪里? 前几年曾有人提起此语问我,我总回答说:"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它的道德精神".但现在,我觉得此话不够鲜明:我想:中国文化之最重要﹑最特殊处乃在其能着重学做人, ...
-
钱穆:中国的国都,决不可设在江南,这是为何?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就是无数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他们也为风景秀丽的江南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们的诗里,江南总是被赋予了一种十分旖旎的色彩,在江南,仿佛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