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略论中国哲学(1)
相关推荐
-
张学智: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
摘要: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 ...
-
中国哲学智慧 | 执两用中 过犹不及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中"的观念.梳理先秦典籍中出现的"中"字,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二是指适宜.合适.恰到好 ...
-
叶树勋丨孟子哲学中“万物皆备于我”的义旨新探
历史与思想的盛宴 道德自我与行动意志 --孟子哲学中"万物皆备于我"的义旨新探 叶树勋 作者简介:叶树勋,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早期儒道哲学.简帛文献思想. 本文 ...
-
一代通儒钱穆倾心之作,七册著作带你入门古典学术
论起20世纪中国史坛,若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允为一代宗师的,有"史学四大家"之说: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 四人之中,钱穆先生年纪最轻,生命最长,著作等身,桃李满门.数十年来 ...
-
朱子文化丨漫谈朱子思想渊源
论朱子思想离不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儒家思想,论儒家思想,离不开哲学,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在古代,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儿童入学,首先要读<论语><孟子 ...
-
钱穆:略论中国哲学(2)
人类相同,故可信.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此犹谓焉知来者之不有如丘其人者出也.扬雄亦言:"后世复有扬子云,必好之矣."则中国人既信古人,亦信己, ...
-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1
(一) 教育为文化体系中主要一项目,而中西教育即有其大相异处.西方教育重在传授知识,知识对象重在向外之事物.故必分门别类,互不相通,而又各分割成各阶层.故西方学校必有分科分年制,又分小学中学大学,均限 ...
-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2
(二) 天地生人,大同而小异.异者在其身,同者在其心.异者在其欲,同者在其性.色声嗅味食衣住行在身,为欲.孝悌忠信仁义礼智在心,为性.欲偏对物,性偏对人.大群人生,如一溪之水,顺流而下,其事易.逆流而 ...
-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3
钱穆:略论中国教育学3 (三) 中国人言明体达用,明体近静一边,达用近动一边,但动静一体,体用一源.苟无体,何来用.苟有用,即见体.体属内,乃和合性.用属外,乃分别性.中国人偏重明体,西方人偏重达用. ...
-
钱穆:略论中国音乐
(一) 余尝谓中国人重和合,西方人重分别,此乃中西文化大体系歧异所在.随事可以作证,即论音乐,亦不例外. 中国古人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竹乃器声,肉指人声.中国人亦知分别人声器声,而乐则以人器声和合 ...
-
钱穆:略论中国韵文起源
錢穆先生 略論中國韻文起源 近代人研究一切人文事态,都注重到它历史的发展,这是应该的.但历史发展,并非先有一定的轨道,一定的程序,外历史而存在.世界各地域各民族,因于其自然环境之不同,以及其他因缘之种 ...
-
王阳明,一代国学宗师,阳明心学更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的升华
与大多数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的科举士子不同,王阳明在年少时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一生狂狷不羁.坎坷传奇,阳明心学的完整构建,标志着儒家思想又一次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而得以重 ...
-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整理 第一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二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三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四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五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六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七辑 西方哲学整理 第八辑 西方哲学整理 ...
-
草书!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
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美学精神境界的艺术是草书,最能展现中国书法艺术境界的也只有草书.只有草书才真正摆脱了书法实用性,而成为纯审美的曲线性观赏艺术. 这种纯线条力度.情感张力和时空转换的审美追求,使草书线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