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为什么中国人都有“圣人”情结
相关推荐
-
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最理想的生活,亦是最现实的生活-- 既超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又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理想生活是怎样?<中庸>说"极高明而道中庸",正可借为理想生活之说明. 超越一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人生的四大境界
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在做某事的时候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因为这种觉解使他的所作所为有了意义,各种事情各种意义, ...
-
山东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蔡祥元:冯友兰境界论之得失
冯友兰先生是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当代新理学研究方面都有重要贡献地位.在其思想中,最具原创性的是境界论,蒙培元先生认为这是其"哲学体系的灵魂"[1]. 冯 ...
-
如何提升人生的四个境界?冯友兰告诉我们答案
一直觉得哲学很神秘,始终有揭开面纱一窥其真面目的冲动.最近终于鼓起勇气,从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入手. 图|<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 在第一章就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
-
《中国哲学简史》(12) 中国人的“世界观”
有句话说"历史绝不会重演",但在中国的观点看,当代的世界史以及近几百年的世界史就像是在重演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史.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场景. 秦统一之前的政治状况 春秋 ...
-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中国哲学简史》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
什么是哲学?析《中国哲学简史》序
说实话,我对现实中哲学(或道学)的运用是非常不满的. 要么被很多人神化.拿来谋私利,要么脱离群众.只讲逻辑.把它高高挂起.做成"学术". 以至于普通人谈及哲学或国学,都是不敢言,敢 ...
-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的精神以及背景
-
一张表梳理中国哲学简史
先秦哲学 人物 思想 孔子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周礼 仁学:克己复礼: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为 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爱人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
-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中国哲学简史》想要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入门书籍!推荐给你!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三)
公元589年,中国经过数世纪的分裂之后,又由隋朝(590一617年)统一起来.可是不久隋朝又被唐朝(618-906年)取代,唐朝是一个强大的高度集中的皇朝.唐代在文化上.政治上都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媲美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二)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第九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传统的说法是,老子是楚国(今河南省南部)人,与孔子同时代而比孔子年长,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很称赞老子.以'老子'为名的书,后来也叫做&l ...
-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
司马谈和六家 后来的历史家对'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