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58条
246、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见《伤寒论》.第358条)。
作者:蒋远东
《内经》讲:伤寒四日太阴受之,伤寒五日少阴受之;伤寒四五日,不是太阴受之、就是少阴受之,因为少阴也会出现腹痛;伤寒四五日、其痛在腹,是腹中痛而不是少腹痛,腹中痛是太阴腹痛,少腹痛是少阴腹痛,以肾与膀胱在少腹故。
太阴伤寒在这里伤的是脾,脾不运化的时候,即是中焦不运化,中焦不运化会出现两极分化,一是上焦该下的气不得下、而反上逆者,其人会吐、而且食不下;二是下焦该上的气不得上、而反下逆者,其人下利也,此即是本篇第273条讲的: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也,此为寒也),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脾受寒后,该寒影响到了阳明,阳明胃腑就会因、此寒而寒,阳明胃气不能上冲而反下逆,此即为转气下趋。这个转气下趋不是正常情况下的胃气下降、而是脾不运化的时候的气逆。这个气逆是脾寒而导致的脾阳不振,脾气下陷;脾气下陷后,胃气跟着脾气的下陷而下陷,即是转气下趋,此转气下趋是脾虚了引起的脾胃虚寒。
脾气下陷应该下陷于下焦,下焦为少腹,少腹又是三阴之地的少阴之地,所以本条文讲:转气下趋少腹。因为脾胃在中焦,肝胆也在中焦,厥阴肝经的肝与足少阳胆经的胆相连、同处于协下,而肾与膀胱所处的位置则在少腹,故知少腹是少阴之地。少阴是一个水火之脏,当上逆的胃气因脾寒而虚、转气下趋少腹的时候,就会与少阴水脏中的寒水合化为寒、而出现寒利,所以本条文讲:此欲自利也。
这其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或者说准备的意思,是一个进行式,即是在进行中。利是下利的意思,欲自利是要出现自利;此利者寒利也,是以其脏有寒故也;本篇第277条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这其中的四逆辈讲的是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