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承恩拒援常山(资治通鉴卷二一八之十四)
相关推荐
-
唐朝名将:李光弼与郭子仪的差距
唐朝名将:李光弼与郭子仪的差距 原创2021-06-30 22:49·陋室铭记 在整个唐朝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文臣武将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也是彰显唐朝繁荣盛世和强大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早在唐朝尚未建 ...
-
从安史之乱看大唐为何由盛转衰(上篇)
从安史之乱看大唐为何由盛转衰(上篇) 原创2021-06-06 19:03·趣读历史故事 对大唐王朝的万千子民来说,安史之乱无疑是一场浩劫,这场长达八年的叛乱不仅中断了大唐盛世,也让无数百姓饱受战火的 ...
-
李旦脱嫌疑(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四)
当初,右台大夫苏瓌负责审问太子李重俊的党羽,罪犯中有人牵扯上相王李旦,苏瓌秘密在中宗面前为相王申辩,中宗这才不追究此事.扳倒了太子,安乐公主和兵部尚书宗楚客就开始把目标转向相王李旦.他们指使侍御史冉祖 ...
-
郭李会师常山(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之十四)
李光弼与史思明相持了四十余天.史思明断绝了向常山运粮的粮道,常山城中粮草不继,战马只能吃草垫子.李光弼派五百辆车到石邑去取粮草,赶车的人都穿着甲胄,并派弩机手一千人,结成方阵护卫而行,叛军无法抢夺.这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
-
卢俌定突厥策(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二)
神龙二年十二月己卯(初八),突厥阿史那默啜进犯鸣沙,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突厥兵交战,结果唐军战败,阵亡六千余人.丁巳(初十),突厥兵进犯原州和会州等地,抢掠了陇右的军马一万多匹之后撤走.唐中宗得到 ...
-
魏元忠之贬(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五)
起初,由于武三思专擅朝廷大权,右仆射.中书令魏元忠心中常常愤懑忧郁.太子李重俊兴兵诛杀武三思的时候,正好在永安门与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相遇,便顺便裹胁他一起入宫.太子一死,魏升也被乱兵所杀.事后魏 ...
-
徐公于今谁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四)
武皇思念执法公正的徐有功,于是重新提拔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的同僚朋友知道后无不相互庆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循正道.依从仁义,坚守真诚的气节,不因贵贱死生改 ...
-
薛稷、崔日用之争(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四)
有一天,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崔日用和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薛稷当着唐睿宗的面发生争执. 薛稷说:"崔日用为人不正,过去他曾依附武三思等人,说明他并非忠臣:这次又为了邀功请赏而出卖了自己的朋友宗楚客 ...
-
既以功立,当以罪废(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四)
当初,唐玄宗在筹划诛杀窦怀贞等人时,曾先召见过崔湜,想将他纳作自己心腹.崔湜的弟弟崔涤对他说:"无论皇帝问到你什么,你都不能有所隐瞒.(主上有问,勿有所隐.)"然而崔湜并没有采纳. ...
-
反易刚柔,故山变为灾(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四)
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向朝廷报告,说新丰县东南有座山从地下踊出.朝廷于是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各地方都上表祝贺.江陵人俞文俊不以为然,他上书说道:"天气不和寒和暑就会并行,人气不和肉瘤就会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