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7)

二十八

陈子昂是个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他实在不愿意同一般的庸俗官吏在一起,热衷富贵。他在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作就是他的《感遇诗》,这在彼时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感遇诗》共计38首,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有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感慨与不平,有对当下政治的批判与抗议,有对民众苦难生活的描绘和同情,也有对隐逸生活的赞美。有的文章说这是陈子昂年轻时代写下的,据学者考证,应是陈子昂多个时期,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出诗人一生生活和思想。

他在诗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诗风,而开盛唐素朴雄健的诗风。集中体现他这一主张就是那篇著名的《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这篇文章里,陈子昂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主要包括风骨和兴寄两点。

风骨就是:内容健康、思想高尚充沛,反映刚健充实的内容,兴寄就是运用托物起兴,因物喻志的表现手法,要求诗歌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二十九

唐诗所有的形式和风格,萌芽于隋代,形成于初唐,从来文学史家都是以沈佺期、宋之问作为唐代律诗的创造者。他们的诗,声律谨严,对仗精工。

我们已经选读了23位诗人的诗,共计60首,5个专题,代表了初唐诗坛和诗人的风格及特征,也代表初唐诗坛和诗人的成就,这些诗人都是在初唐时期缔造的新政体、新制度、新社会、新文化中培养出来的,他们在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运用新的题材,创造新的形式与风格,中国文学诗上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了——唐诗。

但这还不是唐诗的高潮,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来临……

(0)

相关推荐

  •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二:隋及初唐诗坛

    中国隋唐五代文学之二:隋及初唐诗坛 在隋代的37年间,诗歌没有什么新的发展,仅是齐梁诗风的延续.隋代诗人一部分为北齐.北周的旧臣,如薛道衡.卢思道.杨素.自从庾信.王褒入周后,北朝文学已成南朝文学的一 ...

  •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文/肖旭 一.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 第一.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诗歌创作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第二.明确提出改革现状的具体要求 ...

  • 初唐诗坛上的陈子昂

    肖旭 初唐四杰,在刨作上逐渐摆脱了六朝时期形式主义的影响,而陈子昂则是自觉地反对齐梁诗风,高唱汉魏风骨,为唐诗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陈子昂的思想性格及其经历跟他诗歌的内容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他出身富豪 ...

  • 陈子昂与“兴寄”“风骨”说

    文/肖旭 陈子昂是一位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唐代许多重要诗人都有深刻的影响.其诗文正是其文学思想的具体实践.陈子昂在文艺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他针对六朝文 ...

  • 【四川历史名人】初唐诗文革新旗手陈子昂 ‖ 周啸天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初唐诗文革新的领军人物.唐 ...

  • 没有抖音和快手,李白在唐朝是怎么火的?

     No.508 [1] 那年头,李白可以从南走到北,又从白走到黑,他可以身上没有一分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他可以去岐王宅里蹭饭,可以去皇宫里睡觉. 他可以上青天揽明月摘星辰,可以独坐敬亭山. 他可以张狂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上)

    一说到唐朝,自然会说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唐诗.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足见其在鲁迅看来,诗歌到了唐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3)

    四 汉诗中关于社会民生的诗作中,都是在质朴的文字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与真实的内容.有的描写战争,有的表现饥寒,有的写孤儿病妇的悲哀,还有的描写家庭男女问题的悲愤.这些诗作中都反映了民众呼喊的声音. 这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5)

    八 正始以后,就是太康,这一时期,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亚讲坛以陆机和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司马氏夺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6)

    十 整个东晋诗坛虽被玄言诗所占据,使诗歌偏离了正常的艺术轨迹,成为老庄思想的另一种解读,乏善可陈,但就在这时陶渊明出现了,他就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一时期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由于陶渊明的先祖陶侃尴尬的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7)

    十二 由于社会政治的黑暗和混乱,使得当时的文人们转而寄情于大自然,这种思想在左思.王羲之那里已初露端倪,并到陶渊明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但严格意义上讲,陶的诗充其量只是田园生活与情趣的表现,不能算是山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9)

    十六 西晋灭亡后,随着晋室的南渡,中国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北方文学在十六国与北魏前期是极度衰微,直到北孝文帝改革后,加上崔浩.高允等人的创作,使这一局开始出现转机.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东魏为北齐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0)

    十八 时间总算到了公元589年,这一年,南朝最后一位后帝陈后主投降,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但稳定只维持了不到30年. 但就是这短暂的30年,发生了影响后世很多的事情,就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1)

    二十 初唐时期,北方文人多以关陇人士为主,他们的文学主张自然是对南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对声辞之美却没有持否定态度.这种对文学特色清醒认识,使得唐太宗及其属下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形成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 ...

  • 唐诗解读之初唐诗歌(12)

    二十二 武则天主政时,上官仪被诛,这应该算是从行政命令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的六朝诗风结束,而与上官仪同时,其作品虽然也继承齐梁,但还不能算是宫廷诗人群就是初唐四杰. 这四个人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