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活得久”,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看看专家怎么说!

我的健康我管理 今天

身体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能量的补充,而吃饭也是给身体获取能量的唯一方式,身体的各个器官只有充足的能量才能正常工作,只要吃饱喝足,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问题。
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不再满足于吃饱喝足这个状态,而是追求要吃好,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往往会把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在这种美食的诱惑下,没有人能够把持得住,一不小心就容易吃撑。
长期吃太撑也会造成各种胃部不适,而且吃太多也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引发身材肥胖等问题,身材过于肥胖也容易引发各种慢性病影响人的寿命。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吃得少活得久的说法,意思是说常带三分饥,更容易长寿,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医生是怎么说的。
“吃得少,活得久”,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医生给出答案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对此进行研究过,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如果忍着等一个小时后再吃,身体里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长寿的物质,可以帮助身体修复,对身体有好处。
而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若能减少30%的食量,健康状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更有利于长寿。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如果减少40%的食物摄入量能够延长寿命20年之久,德国科学家也做过相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少食有益身体健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天少吃一点确实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也更有利于长寿,但是并不是说让大家节食,而是每餐控制好饮食量,尽量保证7分饱。
在饮食结构上也要学会优化搭配,尽量多吃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这样既能增加饱腹感,而且还能减少多余热量的摄入,另外在吃饭之前可以喝一碗汤或者是喝一杯水,这样可以让胃有食物垫底,减少食欲中枢产生兴奋感,能够大大降低食欲,也能让你少吃点,而且还能缓解饥饿感。
另外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要狼吞虎咽吃饭,速度过快,大脑容易反应不过来,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吃撑,等到大脑反应过来了,一般就已经很撑了,一定要给大脑足够的反应,时间细嚼慢咽,这样就能减少多余食物的摄入。
同时吃饭时间也有讲究,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三餐的说法,身体也已经适应了这个生物钟,因此也要一日三餐定时定点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更不要扰乱生物钟,白天不吃饭非要晚上吃,这样就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而且也容易引发内分泌紊乱。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减少食物摄入的小技巧,那就是感觉吃饱了之后立即离开饭桌,不要待在饭桌边,否则就会忍不住再吃上一口,如果感觉吃饱了之后立刻离开饭桌,这样也有利于控制饮食,在饮食面前吃太多对身体没什么好处,能少吃就少。
一个人一天的饮食量,正常情况下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掌心大小的肉,一个鸡蛋,一勺盐,两勺油,5把蔬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