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艺术,大日如来,老山檀木佛造像
相关推荐
-
狄树强丨千年的微笑
礼拜六去东都看望一位老朋友,吃饭闲聊过后邀请我到龙门石窟去看看,毕竟近十多年没有来过这里了,以往总是匆匆地来,又急急忙忙赶回来,从来没有想过要仔仔细细的感受一下卢舍那大佛的无限魅力. 驱车来到石窟景区 ...
-
南天佛国的佛教艺术珍宝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云南两个相继出现的地方割据政权.唐初大理地区,有白蛮(僰).乌蛮(叟和昆明)等少数民族建立的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和蒙嶲诏等部族,合称"六诏" ...
-
鎏金铜佛像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11面观音鎏金铜佛像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汉传主要承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 ...
-
晋山晋水(七)云冈石窟
时间:2020年9月27日下午 地点:大同市武周山 2020年9月27日下午,我们游览了世界著名景点-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按前殿后窟的规划建设.这种安排,既可对石窟进行保护,又可使游客在游览前,先了解佛 ...
-
木雕佛像:一寸斑驳,一份历史
岩彩壁画艺术-- 弘扬佛法,共沐东方艺术! 深栽后雕木,精巧夺天工 据<礼记·曲礼>所载,在商代的王室中已设"六工",开始有"木工"一词.即&quo ...
-
【鉴赏】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西蜀神韵-四川省博物院佛造像艺术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其造像艺术也在不同历史阶段因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方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嬗变之中.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
-
星龛奕奕翠微边 | 北魏的佛像长这样!原来佛教造像艺术也有过“幼稚”的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朝佛教艺术倾向于汉化与南朝风格,褒衣博带与秀骨清像是核心特征.东西魏与北周.北齐时期,鲜卑旧贵族掌权,外来风影响更加强烈.隋代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拉开了佛教造像艺术全新 ...
-
邺城遗址发现巨大佛像坑,挖出2895件佛造像,专家:请求武警押送
大家知道曹操的发迹地在哪里吗?它就是著名的邺城遗址,如今的邺城遗址可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这里自从当年官渡之战后,曹操就住在这里,后来曹丕称帝后更是成为五都之一. 在201 ...
-
佛造像艺术:受克什米尔与帕拉艺术双重影响的12-14世纪藏西青铜合金造像
在地域上,藏西处在克什米尔与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之间,宗教,艺术等方面,自然会受到双重文化的影响.比如佛造像的面容,服饰特征,镶嵌工艺等方面,藏西12至4世纪青铜合金造像既有早期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痕迹, ...
-
佛造像艺术: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夏鲁’风格
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从十三世纪后半叶到整个十四世纪,深受尼泊尔艺术的影响,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当地审美,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夏鲁风格及丹萨替风格.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驻地 ...
-
佛造像艺术:11-12世纪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
晚期帕拉风格铜质造像以密教的菩萨,度母,本尊像最有特征: 通常头顶圆柱状发髻冠,边沿饰三花冠,耳际处横出典型的帕拉式扇形冠结,有的宝缯垂至肩部,有的呈U形自然上扬.脖上挂项圈,左肩斜披圣带,两臂有 ...
-
佛造像艺术:11-13世纪的大尺寸帕拉风格造像
对于西藏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的输入与西藏的赞普松赞干布相关.当时松赞干布为求政权稳定,积极与邻国联姻,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已经与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各 ...
-
佛造像艺术:12至13世纪的藏西青铜合金造像(早期)。
在众多的青铜佛造像中,藏西风格佛造像以其独特青铜材质和别具一格的制作工艺在喜马拉雅佛造像发展历史中风格独特,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藏西包括历史上的拉达克王朝及古格王朝,位于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东部及西藏阿 ...
-
佛教造像艺术:受笈多艺术影响的尼泊尔李察维王朝佛造像
印度笈多王朝被誉为印度艺术的黄金时代.笈多佛教造像艺术有早期和晚期(野鹿苑风格)的风格变化.尤其是服饰,特点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4-6世纪的笈多早期造像服饰特点:佛身着通肩大衣,腰部由粗壮变为苗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