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读赵执信《甿入城行》 2024-08-06 04:25:30 赵执信(1662-1774)字伸符,号秋谷,山东益都(今山东淄博)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翰林修编。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佟皇后国丧期间观《长生殿》,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罪名被弹劾罢官,里居以终。工诗文,精声律,曾为洪升《长生殿》校订乐律。有《礼俗权衡》、《饴山诗文集》、《谈龙录》、《声调谱》等著作传世。 甿入城行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门外甿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诘朝甿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本诗记述了康熙六十年(1721)爆发的一次农民入城的抗暴事件,是诗歌史上罕见的题材。从正统的立场看,这应属于所谓恶性群体事件,但作者几乎是用喜剧的笔调叙述了事件的经过。开篇就是一连串的顶针格,杂以“欲趋举场,先问苏张;苏张犹可,三杨杀我”(唐举场语)式的句式,从农民怕入城更怕县官出城的心理写起,经过“锒铛杻械”四句的惨虐描写,迅速将矛盾推到不可调和的激化程度,于是官逼民反的“甿入城”就成了无可避免的事。尽管上官大吏深知众怒不可犯,散财安抚,醉饱的民众还是捣毁了县衙,出一口恶气而去。结句“大官咨嗟顾县令”的场景耐人寻味——不是革职,也没有训斥,只是咨嗟叹气。其内容留给读者去玩味:是开示县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还是提醒他薅羊毛不能伤到羊皮?总之,无论说是识大体也好,说是老奸巨滑也罢,大官毕竟知道,以暴政苛虐民众,一旦民不畏死,王朝的末日即在眼前。至于赵执信一辈士绅,虽然置身事外,但冷眼旁观这幕喜剧,也不能不惊心于酷吏的贪墨,失望于吏治的朽败。诗的倾向性已显示了作者的立场,这正是它非同寻常的意义所在。历来诗家涉及民众抗暴起义,顶多像杜甫诗“盗贼本王臣”(《有感五首》其三)、戴亨诗“盗贼本良民”(《闻警》其二)那样,归结于官逼民反,而赵执信记述甿入城事件的本末,已不仅带有活报剧的新闻性,更鲜明地表现出颂扬抗争、抨击吏制的正义感。通篇洋溢的喜剧色彩,甚至让人忽略作者的叙事技巧。如县令与大官形象的对比,官吏暴行与民众反抗经过的叙述,虚实详略皆得要领;而县令“赈荒”的名义在大吏临堂时点出,渠遭民众驱逐的狼狈形容在晚归时补叙,更见史家叙事“互见”之妙。真正是难得的好诗! 赞 (0) 相关推荐 【诗艺国际】孙若杰 | 水能载舟亦覆舟,苍桑正道天地间(诗二首) ▼水能载舟亦覆舟,苍桑正道天地间 (诗二首) 作者/孙若杰 [作家/诗人风采] [作家/诗人简介] ★ 孙若杰,现居长春市.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68年入厂,在吉林省通化钢铁公司.1972年加入中 ... 老话说:“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感谢网友对我的喜爱跟支持! 老话说:“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感谢网友对我的喜爱跟支持! 常识积累 | 历史文化知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常识积累 | 历史文化知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昂山素季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缅甸中文网讯]2月24日,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参加了在克伦邦高加力举行的群众见面会,受到地区民众的热烈欢迎.见面会上,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称,国内战争导致国家发展缓慢,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希望各民族联合起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维生素随便补,小心中毒 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但你真的吃对了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维生素不能吃得过多,也最好不要空腹服用! 汉字探微(207):刳木为舟——释“舟” 本文约4300字,阅读约需要9分钟 汉字探微 (207) 刳木为舟--释"舟" 朱英贵 笔者此前曾经说解了"车.辇.舆"这几个跟古代的陆路交通工具有关的汉字,从 ... 杨学明版│徐说《千字文》:水 朗读:杨学明.合成:徐强. "水"的字源.(网络资料图片) 徐说<千字文>第四十七集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撰稿: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 蒋寅|谤声易弭怨难除——说陈恭尹《读秦纪》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广东顺德(今属佛山)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以布衣终其身.诗文兼工,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quo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 蒋寅|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读龚自珍《咏史》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 ... 蒋寅|新见王渔洋暮年事迹重要史料——读王士骊《幔亭公漫录》札记 2011年2月,我在山东图书馆查阅资料,翻卡片看到一种王士骊撰<幔亭公漫录>.王士骊是王渔洋亲族中感情最亲密的从弟,此书印象中未见人提到过,急忙调出阅览.原来是一册巾箱本大小的青丝栏钞本 ... 蒋寅|读长沙窑瓷器所题唐俗语诗录札记 <中国诗学>第五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所载周世荣辑录长沙窑瓷器所题唐诗,可以说是继敦煌文献后唐人写唐诗的又一重要发现,其价值决不低于敦煌写卷.因为这些诗作大多为浅显的口语诗,使用许 ... 蒋寅|继往开来的学术总结 ——陶敏、李一飞著《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读后 陈寅恪先生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 ... 蒋寅|文献整理与唐代文学的学科建设── 读《唐才子传校笺·补正》札记 八十年代以来,唐代文学可以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个成就卓著的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一批学术带头人始终致力于学科的基本建设,具体说就是努力从事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是分不开的.由 ... 蒋寅|历史也是个人的——读许结《诗囚——父亲的诗与人生》 人到中年就容易怀旧,正像下山的游客会不断回望曾登历的山峰.怀旧是意识到美好的东西已然过去的一种伴有失落感的心理体验,在某个相对清寂的时刻,这种感触会强烈地占据我们的心胸,以至形于笔墨.莫砺锋教授在 ... 蒋寅|考量历史的平常心——《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读后 在中国的读书市场,许多作者的走红,许多书籍的畅销,是让人很难理解的.王国维.陈寅恪的著作也能成为畅销书,不能不说是很奇怪的现象.<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风行读书界时,我并没有读到,反而是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