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可为师——《论语》悟读【27】
相关推荐
-
筱读论语译论 | 好古敏求,审慎地思考中华传统文化是孔子持有的态度
[原文]述而第七·我非生而知之者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竹注] 一.生而知之者:天生就知道的智者. 二.好古:喜欢历史文化. 三.敏:敏捷而聪慧. 四. ...
-
《经典赏析》孔子论教化之内容——六艺、六经
孔子论教化之内容--六艺.六经 孔子教化的内容,关系到儒学的学术形态,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西汉以来包括司马迁在内的许多学者用"六艺"代指"六经",因而历代学者对& ...
-
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8-17)
孔子治学态度严谨,自己对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十分强烈,对弟子也是如此要求."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正是"学而不厌"的具体体现.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
要去那不勒斯走一走 | 读邻荐书
阅读邻居好久没有荐书了. 这次,它又荐书了. 让人高兴. 以下是阅读邻居第 九十七期荐书❸. 11 好久没参加读书会了,今年因为给孩子讲历史的缘故读了很多历史书,这些书都挺好,包括许倬云的<西周 ...
-
【第27期】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1章》为什么温故知新才可以为师?
音频学<论语·为政篇第11章>为什么温故知新才可以为师?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指温习已知的知识,主要是对古代典 ...
-
《论语》中的看相术
论语第九讲--孔子是看相高手 如果每次都想及时听到宝利老师的更新,就点击题目下面"语道文心"四个蓝色字关注,或者长按文章最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即可.以往各期可以点公开众账号主页中右上角 ...
-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的一部书,共 篇, (朝)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 .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 字 , 国人, 末期思想家. 家. ...
-
且学夫子为人师——《论语》悟读【269】
业师易得,人师难求.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冉氏,名求,字子有) ...
-
静水深流师颜回——《论语》悟读【25】
大智若愚处凡尘,才高八斗献社稷. <论语>第二篇第九章: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仁德家邦万代崇——《论语》悟读【343】
长征气概千秋敬,仁德家邦万代崇.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