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JCEM)上的一项研究,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就做了这样一个试验:该研究选了20名健康志愿者(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平均年龄26岁,平均体重指数23.2,习惯于22:00-01:00就寝,睡眠时间也固定。两组人中分别在22:00吃晚餐 VS 常规18:00吃晚餐,均给予一样的热量饮食。随后志愿者均在11点入睡,研究者发现,即使在两个不同的时间点进食晚餐,相比18:00吃晚餐的志愿者,22:00进餐的人群机体血糖水平较高,且其机体消耗的脂肪量也相对较低。且22:00吃晚餐的志愿者机体葡萄糖峰值水平会升高大约18%,其整夜燃烧脂肪的量会下降10%。研究人员解释,这种影响如果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可能更为明显,这些人群的新陈代谢本就受到损伤。这些研究数据说明了啥?说明晚饭变夜宵可引起夜间葡萄糖不耐受,降低脂肪酸氧化和动员,尤其是早睡眠者,长此晚餐吃得晚,可能会促进肥胖、患上糖尿病,影响你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