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一两年,想孩子一辈子
教孩子一两年,想孩子一辈子
2021年9月16日
翻开《给教师的建议》,读到第一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教育工作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你所做的、所说的和使儿童养成的一切,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
这句话,像一瓢冰水,让我顿时冷静了许多,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教育本就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吧!
为了一时的成绩,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每门功课都配备了好几样作业,搞得老师和学生都疲于应付,厌学现象日益严重。依靠挤占学生活动时间来取得较好的成绩,其实后患是无穷的。
前不久,北大吴谢宇弑母案终于尘埃落定,吴谢宇被判处死刑。试想,当年他考上北大的时候,他的母亲、他的老师、他的学校、他的亲朋好友,甚至他所在的小城,有几人不以他为荣?特别是他的母亲与他上过学的学校,都会把他当成自己最杰出的教育作品,都会以他为荣。结果呢?一个大家引以为荣的天才少年却成了十恶不赦的弑母凶手,人神共愤,天地难容。虽然他最终伏法,得到应有的惩罚,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孔子说:“有余力,则以学文。”三人重视道德修养,先学做人,再学知识。现在,我们虽然强调道德教育,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非常严重。
家长说:“别的事儿,你不用管,只要学好习就行了。”
学校在评价老师的时候,也多以学生成绩为主,导致老师把“分”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儿。有一些老师在评定三好学生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来讲都是以学习成绩为主。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一俊遮百丑,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整个社会也在道德滑坡,人心不古,形成良好品德的社会土壤不再那么肥沃……
虽然有许多客观环境因素我们无法左右,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在教书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育人。教孩子一两年,要想孩子一辈子。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但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课堂里营造小气候。
作文课上,不要再让孩子去背范文……
考试的时候,不要教着孩子去作弊……
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要再去布置了……
在自己的课堂上,多一点儿幽默和笑声,让孩子们学得更轻松快乐一点儿……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虽然我们的做法可能不随大流儿,虽然我们也可能取得不了甩人家几条街的成绩,但我觉得给孩子留点后劲儿,留下着最后冲刺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
许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虽然在老师的强压之下,敢怒不敢言,还能给老师个面子。但,初中呢?高中呢?当他们的翅膀足够硬的时候,就像被压久了的弹簧,反弹起来,将是一场灾难。
老师们,醒醒吧!请牢记我们的初心,请从力所能及的地方着手,请从孩子的一生着眼!
如此,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的孩子才会更有竞争力。

张学勇,男,山东泗水人,一级教师。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道弘教育集团特聘讲师,泗水县首届儒学讲堂名师、泗水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泗水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泗水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能手,第二届“爱心杯”全国优秀班主任获得者。在各类杂志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著有《守望教育——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一书。《中国教师报》《校长》《中华校园》等杂志报刊曾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封面人物。在山东、湖北、甘肃、安徽、广东、浙江、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河南等地与交流分享100余场次。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长按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