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即心中烦闷之意。)。
相关推荐
-
岐黄日历 |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杂病论> 解读:我们俗称的感冒,从六经而言,实际上就是邪气仍在太阳经层面,病位相对表浅,其最具有共性的症状是短期内突然出现头项部疼痛拘急,转动 ...
-
卷四12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注 太阳病脉浮缓而弱,中风脉也:发热汗出恶寒,中 风证也.不呕则里气和,缘何而有心下痞证?此必 以医下之故也.如其不经医下,邪热自传于里,病人 不恶寒而渴者,此邪去太阳,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解读伤寒论】脉紧、脉急,都代表什么?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太阳病",提纲中的脉证是脉浮,本条言脉阴阳俱紧. 历史上的注家大多认为阴脉指尺脉,阳脉指寸脉. 我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反不恶寒,不欲近衣
第121条: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是陷入里的热比较重. 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 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11.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解:皮肤.骨髓,标本是也.身热欲近衣.身寒不欲近衣其标证皆为寒热夹杂证,本条文探讨标热本寒.标寒本热的 ...
-
#《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太阳病篇占...
#<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太阳病篇占了<伤寒论>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充分说明了其中的重要性! 至于太阳病篇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太阳病的本证和变证!而且绝大部份是关于变证的证治!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
大家好,我们上课. 太阳病篇的最后一节是太阳病的类似证. 太阳病的类似证它涉及到两个方证,一个是十枣汤证,一个是瓜蒂散证.因为它们的病程中某些临床症状像太阳病,所以在<伤寒论>中放了这两个 ...
-
十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若脉即出者,愈)。原文317
十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若脉即出者,愈).原文317 [郑论] 按下利清谷 ...
-
善生阳,恶生寒,伪善比恶还坏,生邪,善是利他,恶是自保。如果人性里只有善,人类就无法利用万物以自救,就早早灭亡了。如果恶的本性在危急之关头不能发挥自保功能,那人也会万劫不复。
善是利他,恶是自保.如果人性里只有善,人类就无法利用万物以自救,就早早灭亡了.如果恶的本性在危急之关头不能发挥自保功能,那人也会万劫不复.所以,我们要训练人性的完整,才能不任人宰割.
-
‘太阳病’是什么?太阳病指患者出现表阳证...
'太阳病'是什么? 太阳病指患者出现表阳证,脉搏浮而易取.头与颈椎僵痛而怕寒冷,这就是太阳证最正确的概括特征. 太阳病又可分为中风和伤寒两种类型,它们的区别是,以自汗和无汗为主要鉴别点. 中风由于自汗 ...
-
五、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而)不恶寒,反恶热也。原文182
五.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而)不恶寒,反恶热也.原文182 [郑论] 太阳症,发热恶寒,惟阳明病发热不恶寒,以此别之. [阐释] 身热汗出,为太阳.阳明共有证状,在临床鉴别上 ...
-
十九、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原文68、70
十九.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原文68.70 [郑论] 按发汗病不解,与发汗后恶寒者,皆里阳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