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腰隙缠转至右腰隙

太极拳练功札记

一江水白

昨日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

王芗斋先生说: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

练拳需下实在功夫,但也离不开心意和想象,二者兼顾,方是进步的阶梯。

阴阳鱼太极图演化——

腹内阴阳鱼景象全凭心意用功,依靠想象,由微渐著。而缠丝劲是在肢体抻筋拔骨,螺旋缠绕当中逐步提炼出来的。

缠丝劲产生于中气之中,但又能反过来促进丹田内气的发展壮大。内气不断壮大,中气贯足,再通过想象逐步孕育出阴阳鱼来。

阴阳鱼形成,就可给缠丝劲不断补充能量。

用功时久,丹田(阴阳鱼)成为核心,在腰腹间以左上右下的气机原理进行圆转运动。其产生的意劲不断输入到缠丝劲内,再由缠丝劲主导肢体运动。

按照黄元御气机升降原理,人体左腹为阴,右腹为阳;中医理论是阴升阳降,又说阳气下降转为阴,阴气上升转为阳,阴阳互为其根,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在此理论指导下,心意用功,阴鱼由右下腹向左上腹升转,阳鱼从左上腹往右下腹旋转。其表现形式是阴阳互转互变。

平常运功,阴阳鱼是逐渐互变的,但亦可随心意突变,即快速缠转。其在腹中左右腰隙的表现形式则是右腰隙可以缠转至左腰隙,左腰隙可以缠转至右腰隙,整个腰腹部是里旋外转的感觉。

此时,阴阳鱼缠转意劲不要停留,由鱼头向鱼尾缠过去。当意劲缠转至鱼尾时,腰隙间就松开了。

演拳时,还可以把它们意象成活的两条鱼儿,头尾相衔,在腰腹里转圈游动。若欲发劲,则把心意放在鱼尾上,把意劲舒发出去(意象是鱼尾巴啪地一下甩出去)。若不想发劲,那就可意象出两条鱼儿头尾相贯,轻快地戏游。

用功时久,两条阴阳鱼逐渐合成实体球状,只在黑白分际线保留一道缝隙,缝隙从腹前球面切至后背球面,意劲就在此缝隙里穿过。

这个黑白球体就是活的,就好比是一黑一白两条鱼的模型扣合在一块儿组成球状体,这两块模型在如球运转的时候,相互之间是磨转的。我们所要习练的就是这个磨转,是两块鱼球模型咬合着磨转。即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在转,而是两条黑白阴阳鱼交缠在一起,分别从对方的腹背脊缠转过去(类似两蛇的交缠),它们是相互咬合着各自独立运转又相互转化,其运转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在表象就像是一个球体在转动,其实不然呢。

继续用功,意劲渐渐活泼起来,顺着两条鱼的结合部位成曲面状滑动。画成素描的话,就是中间那条S曲线。S形曲线的两头节点就是球状运动的切线点,这两个切线点随着球体的转动(两鱼的交缠)不断变化着位置(角度大小不变)。此时,假如心意再把两膀根节连线挂在这两个切线点上,两膀的运转就随着球体切线点的变化而变化了。

用功日深,这个阴阳鱼球体逐渐向后腰背肌骨里渗透,变成一个扁平圆状体了。就像是被压扁了的球嵌在了后腰背肌骨里,与后腰背肌骨融为一体。亦好像此对阴阳鱼犹如刻画似的刻入肌骨,入“木”三分。

但其运动方式不变。此时,阴阳鱼一动,即是后腰背肌骨在动了。

这个阴阳鱼可大可小,随心意肢体动作放大或缩小,放大可至两肩窝和胯窝,缩小可至肚脐深处一个点。于是,全身的肢体运动就跟随它的变化而变化了。

这个时候再演拳就会觉着有无穷的乐趣,练多长时间也不会觉着累了。

(0)

相关推荐

  • 挒劲是一个斜转的球,是一种切割的劲,球体的斜转分为大球体斜转及内球斜转。

    挒劲是一个斜转的球,是一种切割的劲,球体的斜转分为大球体斜转及内球斜转.看先贤对于挒劲的解释:「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寻丈.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所以快速旋转是挒劲 ...

  •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二)

    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二)      戴氏心意拳是内外兼修的优秀拳种,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但是,还是有所侧重,重于内在的修为.如果不去外蒙.俄罗斯闯荡,则只修内,也足够用了!     拳论曰:&qu ...

  • 太极的腰隙、丹田训练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中线在运动中只要不超过带 ...

  • 太极拳,虚实转换在腰隙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腰隙,俗称腰眼,位置在后腰部肾腧穴处:该穴对应于两肾,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约5cm),属足太阳膀 ...

  • 太极拳的腰隙、丹田训练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 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重心在运动中只要不超过 ...

  • 十三势歌 “命意源头在腰隙” 释义

    大国崛起 民风尚武  炼拳纪与修行手札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 ...

  • 太极拳命门和腰隙的练法

    我们知道,人体的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腰椎两旁,左右各一.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借以排出体内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即体内废物.中医学所说的肾,则是一个组合概念,是以肾脏为主体的一个系统. ...

  • 命意源头在腰隙,如何练好太极腰?

    2020-09-12陌墨 纵观近代一些太极拳著作和大师们的教学过程,也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腰功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把"腰功"作为修炼太极功夫的独立功夫来研究,更很少有人提出如 ...

  • 太极拳一身备五弓的关键:体会命门,命意源头在腰隙

    疗金句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 --<吕氏春秋> 练太极拳,只有做到了命门后撑,才能理解"主宰于腰,一动无有不动"的内涵. 在<十三势歌& ...

  • “命意源头在腰隙”

    "命意源头在腰隙"关键是这个"在"字.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人的气和神意的发源地在"腰隙"--命门.练十三势要从那儿发出"意" ...

  • 命意源头在腰隙(鸣鹤)

    十三势歌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