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第11章 人哪,要干点“无用”的事儿才像个人【我读老子】

第11章

卅辐为一股,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导读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本章老子再用三个具体形象说明道的重要属性“大无”以及“有无相生”中“无”的重要作用。

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别人只看到显现的一方,老子的睿智在于看到了别人忽略的一方。

1. 惠子问庄子:你所说的话毫无用处可言。

庄子:广大无边的地,你用了多少?不过立足之地。我把其余的地方都挖到黄泉,你立足的那块地还有用吗?

惠子:肯定没用了。

庄子:没用处的用处不就很明显了!

2. 一个木匠去齐国,看到一株祭土地神的栎树,其下可以卧牛千只,圆径百围,八丈以上才有树枝,可以造船。师傅不看一眼就走了。

师傅说这树造船会沉,做棺材会腐败,做器具不结实,做门窗会流汁液。

晚上这棵树托梦给师傅说:桃树梨树果实一成熟就被打下来,大枝折,小枝扭,假如我对人有用的话,怎么可能活到这个岁数?你这个快死的人哪里知道无用树木的本意。

道,视之不见其形,摸之不见其体,玄之又玄。

水,婴儿,谷,玄牝……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本章三个形象:马车的轮毂、陶器和房子的窗户门。

其共同的特征是空、无。

一方面说明道的两个重要属性——大无和大有(见第1章)。大无产生大有,大有再生万物。

另一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老子哲学的底层思维,(见前文《老子的秘笈》)。老子的与众不同是关注常常被人忽略的那一方。

比如学霸与学渣,大家都盯着学霸,老师盯着学霸,家长们盯着学霸。

老子关注学渣,没有学渣就没有所谓的学霸。

本章妙不可言之处,专门着重强调“无”对人的作用。

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卅:三十,“五卅惨案”。

辐,辐条,自行车的钢丝?

战国晚期,30根辐条(之前有4根,6根,8根,12根,16根),

马车本是中亚草原民族的发明,商朝晚期传到我国。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辂:马车。

毂:车轮中心圆的东西。外围有槽,可以纳辐条,内有孔,可以容轴。

解释1.

车之所以作为车使用,因为有毂,而毂之所以能纳辐容轴,因为中间是空心的。

王弼本: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

毂虽为一,辐条虽有30根,但由于毂是空的,以无为用,虽少却能统众。

解释2.

三十辐共一毂,强调的不是毂的空心,而是车轮外圈与轮毂中间的空无(本人理解)?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和(活)。埴,黏土。和陶土做成器皿。

器皿之所以能当器皿用,因为有空间,因为有中间的“无”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凿:打穿,打洞。户:门扇。牖:窗户。

之所以叫房子,可以住,因为有“门”和“窗”这样的“无”。

闷罐车?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河上公,利:物。

我们所见的车子,房子,水杯,碗,都是可见可摸的实体材料,

杯子漂亮,杯子的外观,材质,没有谁说这个杯子的中空很美吧:)

无之以为用:“无”才是这个东西真正用到的地方。

马车的轮毂,陶器的中空部分,房子的窗户和门,都强调无或空虚的意义。

注:老子所列举的都是他认为有用的形象,来说明他强调的概念,而不是从所有形象中抽象出概念。

比如用棍子打人,用的不是无或者虚,恰恰是实体部分。

柔弱胜刚强?也不总是。

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很强硬:“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继续由英国来管理它。”

邓小平寸步不让:“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邓小平强调,如果1997年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无法向中国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的态度更强硬。

运动会上的稿子,写运动健儿。

突然写后勤的同学们,还有啦啦队……

这些人相对于前方的运动健儿,也是“无”。

苏格拉底招学生,收两份学费:一份是把原来的知识倒空;一份是从他那学东西。

关于读书,如果真如很多人所说读书无用,那么这种无用的事儿对于一个人来说很有必要,而且还要读点无用的书。

成功学成为畅销书。

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准备蹲坑班?

刷题不是没有必要,是说读书更有必要。

没有阅读输入,拿什么支撑技巧;没有阅读练就的思考力,语文素养能走很远,非常值得怀疑。

理科背景的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西湖大学培养的不仅仅是拔尖的创新人才,还是有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人才,这个过程中人文素养恰恰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文素养啥?有点虚无吧?

朱光潜的《谈美》:人异于动物在于饮食男女有更高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美有什么用呢?无用。

艺术作品有什么用?无用。

博物馆展出的那些玩意儿,有什么用?无用。

可是,浪花淘尽英雄,几千年前的“关关雎鸠”,“水何澹澹”为什么现在读起来依然能在心里点燃熊熊火焰

无用之大用!

《论语》:绘事后素。留白的作用。

相关链接:人们为什么喜欢游戏不喜欢工作【读书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