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了高考语文题。【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十五课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上节课里我们学到一组和武器有关的甲骨文字,那节课的标题是干戈玉帛,我在学习和写作业时都没有想到怎么把玉帛一起写上去。直到后来看了甲骨文班同学的作业里写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我才悟到制作兵器的是人,而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为和平的更加是天地间最高贵的人呀。(感谢学习途中有一起前行并且互相鼓励的同学们相伴,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节课学习一组和人的不同阶段的特征有关系的字。

这个是甲骨文“子”字,象形字,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8岁以前的人头大四肢短小。甲骨文中特别突出人头很大,表示这个时候人的脑力飞速发展,好奇心很强的阶段,在学习上是打基础的黄金时间。而这时由于年幼,一个孩子的四肢还不发达,所以看起来就是头很大,四肢弱小,力气不大。所以8岁以前的孩子对家庭成年人的照顾很依赖。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这个人的形状,重点就由头部转移到腿部,双腿好像迈开步子走路的样子,头顶天,脚踏地。整个身体看起来有活力。大与子的特征不同了,人的身高拉高了,身体四肢发达有力。大比子的形状看起来更有力量,更健壮,有更多的精力。在生活中完全可以自理不需要依赖大人的照顾。逐渐有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

《大学》是大人之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合为“四书”。

【楷书作品:大学之道】

“大人”最早的出处 :资料上说“大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此处“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执掌占卜的官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人”一词之始。其次“大人”一词出现于《易经》之干卦的爻辞中“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经·乾卦》)。此处“大人”一词已不是指具体某官职,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杰出者。

孟子论大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王阳明对“大人”的理解最为精辟通透,有独到之证悟与心得:“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就是能做到天人合一的人才是大人。

【王阳明雕像】

可见,孟子和王阳明眼中的大人都是懂得遵循天地自然之道指导生活,并且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人谋幸福的人,就是品德和智慧杰出者。并不是指18岁以后的人就叫大人。人人都可以以修炼学习成长为大人为目标,自己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都可以以此为目标,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今人的珍宝。

夫,指事字。从大(正立人行),上面的"一"横,指示男子束发插簪,象征男子成年。男子束发插簪是夫之范式。本义:男子成年已成丈夫。如:《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夫与大相比较,形状基本相似。在大的基础上,又在头部的位置多了一个小短横。这个小短横强调给我们我们夫和大的区别在于夫字强调头部古代男子长大到20岁会举行一个成年礼,在头发上加个簪子,以表示这个人已经是成年人了,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那么这个字就是夫字。(在大的基础上多了一横。)夫字就表示这个人思想已经成熟了,成年了。不单止四肢发达身体强壮,其思想也已经成熟了足以独立生活了。头上这一横就让人联想起顶天立地里顶天的形象。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这个字和大字也很像,只是这个大人站在地面上。这个被人踩住的短横就表示地面。

人稳稳当当地站在地面,就是“立”。就是顶天立地的立字,立足的立。把立的甲骨文看作人形,四肢显得比夫字的四肢更加展得开,更强壮有力。立的原意是稳当站在地面,后来引申为立场,设立,树立,创立的意思。

论语中有记载“三十而立”,故用而立之年表示三十岁。夫二十,学《大学》,三十而立。长大了的青年男子要学了《大学》掌握其中的知识思想才能成为大人,才能立足于社会,真正顶天立地。

立的组词有:

独立:单独地站立;一个国家或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个人不依靠他人。

本立道生,:做人的根本(孝悌)有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了。

安心立命:使身心安定,精神上有所寄托。安立身命之意。亦即尽人事行道,并随顺天命而安住其心,不为一切外物所动。

著书立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是说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不学礼无以立身做人。

【立,演变】

立字今天的楷书写法已经不能直接看出人站立的样子,甲骨文的写法就是很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强壮的独立的人稳当地站在地面。进而引申出创立树立的意思。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人生三不朽之功为立德立功立言,经常看到三不朽之功好像都是提到圣贤。真的是圣贤才能立三不朽之功吗?在我们的讨论中,甲骨文学习班的同学说得好,圣贤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圣贤的,也是从普通人修学成长而为圣贤的。那么,我们能否也有所立呢?至少独立是人人都可以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是一个成年人独立的两个基础。

三不朽中立德是最首要的,立德行首先就是要讲孝道,从孝道做起,古人讲孝有三个层次的孝,首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第二:要有独立能力,有生存能力是孝的第二层意义。孝的最高层次:修身养性,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在我比较浅显的认识里,我认为有比较正面积极向上的三观身体健康有独立能力,是不是就是立德的基础呢?

至于立功和立言,每个人立的目标可能不同,有大有小,这个目标应该都是比较远的,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而实现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精进勇猛,坚持不懈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我们普通人可能一时半会想不到我们到底要立什么功,我觉得从生活开始每天做好要做的事情,为家庭所需要,对工作负责,被社会所需要。比如在自己的行业里,提高行业的效率,优化某个工艺,生产过程中既满足需求又做到更环保,这些都是对自然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有正面意义的,在现代社会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立功?

讲到立言,要从学习修身开始,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不只是传统文化),有能力者可以传播运用于各行业,再有能力者可以著书立说,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众所了解并代代传承发展。

【三不朽】

写完这篇作业的第二天,适逢2021年高考。有两个地方的高考作文题和本节甲骨文课的内容紧密相关的。

关于“这才是成熟的模样”本节课的内容里,大字,夫字和立字的解说刚好说明了身体的强壮还不足以成为成熟的人,品德和智慧都要具备,思想成熟足以在社会上独立,顶天立地的人才是成熟的模样。上古先人老祖宗在甲骨文中就告诉了我们这几千年来不变的规律。文以载道,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自然大道,并且这些永恒适用的规律就在华夏民族使用了几千年的表意文字里刻画着。

人字的写法: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不禁令人想起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在国际上重新站稳脚跟,如何与弱小国家处理外交关系,又是如何专心致志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追赶先进的经济大国的。面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某些国家的贸易打压如何迂回前进。进入2020年,在全世界的新冠疫情面前,中国如何做好自己保护他人,在风口浪尖上坚持做好自己,不惜在短时间内牺牲经济以保护好国民健康。都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我自己”的理解。具体相关详细的观点可以阅读赵老师以前写的《国与我》的文章。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书法里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通过文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祖先的上古智慧,真正懂了并认可者即可多运用,何乐而不为?

下面摘录两个地方的高考作文题,以作纪念。

北京卷:

吴雅于广东

2021年6月8日

阅读更多

文耕说字-人

文耕说字之人的三六九等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干戈玉帛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双手的意义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含义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回家的方向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四方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干支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本源的关系

(0)

相关推荐

  • 家族——续字辈一次续多少字最为合适?

    字辈,是用于区分家族辈分大小的字,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其意蕴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 家族所用字辈,一般分为两种:流宗和转宗.流宗是家族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四方

    编者按: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习甲骨文有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停有人加入进来学习.也许,大家看看我们学员的文字,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当然,学习甲骨文不一定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但是物质财富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回家的方向

    编者: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成系统的文字.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从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而且,文字的产生,文字的演变一一相应的不正是中国的历史吗?从对文字的学习中,既可以了解中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干支

    甲骨文 第七课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概念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国曾经出土过一块特殊的甲骨,这块甲骨上清楚地记录了六十甲子的写法.天干和地支合称为干支,是我国先民创造出来用于记数,记序,记时,记空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双手的意义

    第十三课  双手的意义 在甲骨文系统课里,我们每一节课学习一个系列的甲骨文字.之前学习过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等存在于大自然与大气象有关的甲骨文.从第十一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人类的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含义

    第十二课 生生不息 写第十二课的作业前先记录一下我这几天开小差的情况.第十一课中学习了"各"字,在和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接触到"格物致知".所以我花时间去了解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干戈玉帛

    第十四课 干戈玉帛 在十三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双手的意义,我们知道人是因为有双手而得以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如果都是徒手干活劳作,人的智慧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徒手劳 ...

  • 至怎么和煤油灯相关呢?【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圣贤

    第十六课:甲骨文与圣贤 上节课我们学习中说提起三立经常想到圣贤,且看古人在甲骨文中刻画了圣贤的哪些特点. [圣的两个来源] 圣字的古文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形声字:耳+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与圣贤

    十六 甲骨文与圣贤 上节课我们学了天地之性人为贵,后面说到立,圣人与三不朽,圣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然后说到普通人如何去立.那这课说到了圣贤,人分哪几类呢?我们普通人又属于哪一类呢?人分为小人.大人.君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止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甲骨文与止,止上部分像三个脚趾头,在甲骨文中三代表多的意思,这里的三表示的是五个脚趾.下面象脚面和脚掌,脚趾的方向又象行走的方向,止的本义就是指脚.脚表示与行走相关,人的生活中离不开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