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与圣贤

(0)

相关推荐

  • 帖真人临吴昌硕篆书联《既逢君子同求道多识贤人为写真》

    帖真人临吴昌硕篆书联《既逢君子同求道多识贤人为写真》

  • 《大学》中的人格境界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提出了小人.民.人.君子.贤人.仁人.圣人等不同境界的人格形态.结合<大学>所提出的"三纲".&quo ...

  • ​《至诚精勤》续講

    试想人一日当中,有幾度呼吸,少説也幾万度吧,有幾度呼吸吾人能了然於心呢?许多时我们亦没留意到自己的呼吸.为何不知?因为你心不在,放在外面了.若我心在,则每一道呼吸都能了然於心.所以当心不能收回,就留意 ...

  • 圣人无过论​

    壹 东海曾阐述圣贤无过论.严格地说,是圣人无过.分而言之,圣人无误,圣行无失,圣德无漏,圣境无限,圣学圆满.   贤与圣有所不同.贤人到了知天命的境界,亦可谓无过,但言论行为不如圣人圆满恰当.例如,子 ...

  • 养生分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也

    <黄帝内经>说 真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真人"是道家 ...

  • 至怎么和煤油灯相关呢?【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圣贤

    第十六课:甲骨文与圣贤 上节课我们学习中说提起三立经常想到圣贤,且看古人在甲骨文中刻画了圣贤的哪些特点. [圣的两个来源] 圣字的古文字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形声字:耳+

  • 能从甲骨文角度理解孔子吗?【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孔子的一生

    18课孔子的一生 在上学时学文言文的时候,有学到<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句.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四方

    编者按: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学习甲骨文有啥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停有人加入进来学习.也许,大家看看我们学员的文字,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当然,学习甲骨文不一定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但是物质财富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回家的方向

    编者: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成系统的文字.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从甲骨文中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而且,文字的产生,文字的演变一一相应的不正是中国的历史吗?从对文字的学习中,既可以了解中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甲骨文和干支

    甲骨文 第七课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概念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国曾经出土过一块特殊的甲骨,这块甲骨上清楚地记录了六十甲子的写法.天干和地支合称为干支,是我国先民创造出来用于记数,记序,记时,记空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双手的意义

    第十三课  双手的意义 在甲骨文系统课里,我们每一节课学习一个系列的甲骨文字.之前学习过八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太阳和地球的运动等存在于大自然与大气象有关的甲骨文.从第十一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人类的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含义

    第十二课 生生不息 写第十二课的作业前先记录一下我这几天开小差的情况.第十一课中学习了"各"字,在和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接触到"格物致知".所以我花时间去了解 ...

  • 【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干戈玉帛

    第十四课 干戈玉帛 在十三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双手的意义,我们知道人是因为有双手而得以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改变世界创造美好的.如果都是徒手干活劳作,人的智慧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徒手劳 ...

  • 说到了高考语文题。【甲骨文和中国文化】天地之性人为贵

    第十五课 天地之性人为贵 上节课里我们学到一组和武器有关的甲骨文字,那节课的标题是干戈玉帛,我在学习和写作业时都没有想到怎么把玉帛一起写上去.直到后来看了甲骨文班同学的作业里写的:<淮南子·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