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往事(二)
相关推荐
-
【滋水 · 散文】 刘春凤: 手擀面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66期︱ 审稿︱肖祎娟 编辑︱梁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
-
散文||筋道的手擀面
筋道的手擀面 吃面条是豫东人的习惯,现在我们吃的面条,基本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是机器压好的,主要图个省事.方便.真正好吃的面条,还数自己家做的手擀面,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的添加剂,自然的清香,筋道.爽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最爱家乡臊子面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最爱家乡臊子面 陕西 吴利强 在陕西关中,流传着一句老话:"三天不吃面,门上打乱转,五天不吃面,见活 ...
-
梦柯 | 母亲的擀面杖
女人的美,多体现在心灵手巧上. 母亲的美,体现在绝色的相貌上,做活的手艺却不怎么的美,她概不能和有着灵巧手艺的女人相比. 小时候的吃饭,很挠头,男人一般不管理家事,女人就要洗衣做饭,管理家道,而 ...
-
缑氏往事(四十二)
缑氏往事之四十二:头发 小时候的发型 (我和哥) 我头发很多,发质偏硬,略略留长些,就必须捆扎起来,不然,会蓬松得不像样子.天生如此,徒添了不少烦恼,到底也无法改变,只是常常让母亲担心,因为她听人说 ...
-
缑氏往事(三十二)
缑氏往事之三十二:偃师二高 前段时间,整理<缑氏往事>,写到收音机时,提起了我们的实习老师陈秋霞女士.文章底部评论区里,有同学给我留言,"周,想想办法,打听打听咱们的秋霞老师吧& ...
-
缑氏往事(二十九)
缑氏往事之二十九:三八妇女节 刚毕业那一年,我被分配到老家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单位所处的位置,属典型的平原农村,无山无水,除了村舍,便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 庄稼地中间,是一条条土路,虽然笔直平顺,但也就 ...
-
缑氏往事(二十八)
缑氏往事之二十八:羊肉汤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正火.记录片里的旁白和配乐,堪称经典,我非常喜欢,就翻来覆去地看.谁料味蕾被深深触动,食欲阵阵涌起,拼命想念美食.猛然间发现,被我定义 ...
-
缑氏往事(二十七)
缑氏往事之二十七:厕所革命 每一次翻看中国地图,我都会注视那大"几"字形的黄河.黄河的中下游,流经中原腹地,无需参考省界线,俺也能认出河南的大致范围.再放大搜寻,一眼就能找到洛阳市 ...
-
缑氏往事(二十六)
缑氏往事之二十六:中秋月饼 二00八年一月一日起,国家法定节假日,增加了三个成员:清明,端午和中秋.在此之前,它们徒有节日之虚名,眼见到了正日子,国人仍需照常上班. 我儿时的故乡,那其中的两个节日,清 ...
-
缑氏往事(二十五)
缑氏往事之二十五:收音机 我听过的英文歌曲不多,能念出歌名儿的,唯有一首<昨日重现>.这是翻译过来的中文名,英文名叫<Yesterday Once More>. 当年高三的每位 ...
-
缑氏往事(二十四)
洛阳偃师翟镇二里头:夏朝都城遗址 缑氏往事之二十四:馒头 豫西平原,孕育了最早的中国,虽非鱼米之乡,也是天然一方沃土.沃土之上,是大片大片的麦田:这麦田,让生活在此的人们,得以世代繁衍. 人们爱这土地 ...
-
缑氏往事(二十三)
缑氏往事之二十三:柴 初来广东时,认识一位湛江的小妹,十六七岁,刚刚初中毕业的样子,单纯可爱:应该未出过远门,因为我听她说,从没见过火车.我讲起北方的一些事,她都会睁大眼晴,表示好奇.有一次,她问我, ...
-
缑氏往事(二十二)
缑氏往事之二十二:粉条 刚毕业那年,我被分配到缑氏镇辖下的官庄中学.很久以前,这里曾是重点学校,但我来的时候,它已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几间校舍,全是瓦房,也已极其陈旧,个别还漏水.记得有个下午,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