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 张旭楫//忆战友:老兵刘子会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忆战友:老兵刘子会

侯马 张旭楫
老兵刘子会,江苏睢宁人。一九七三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个子不是太高,长的很结实的样子。赤红脸庞、不善言辞、工作踏实、品德高尚、乐于助人。我参军入伍新兵连结业。分配到111团一营三连二排五班有缘和老兵刘子会相遇相识,同在一个班。无论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於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和帮助。受益非浅、终生难忘。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十分睛晰、历历在目、就象昨天。
我们三连是坑道施工连队。四个排,四班制。每班八小时,其它时间正常作息训练。一切都是充实紧张繁忙的。
上班前准备,我们戴好安安帽,穿上工作服,穿上高腰水靴。工作服就是部队淘汰下来的破旧棉衣。这样一身装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真的无法相提并论。我们不讲没人相信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班顺着山沟往东走有半小时路程,在大山北侧有一个普通的洞口就是我们的813工程坑道口。走进坑道导洞约有二、三百米长。经过导洞进入主坑道 ,眼前豁然开朗,主坑道高有二十多米,宽有三十米左右。纵深巳经挖了二百多米。感觉很大一个工程。坑道顶部已经水泥浇筑,应该是安全的。坑道内钻机轰鸣、粉尘飞扬、水气迷漫、雾气腾腾。工作面犬牙交错、怪石嶙嶙,缓慢滴着水掉着沙。初次进入还是有些害怕和紧张。
我们的工作就是扒碴,打炮眼,装炸药,放炮炸石头。还是很危险的。落石,塌方等险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个工程曾经有几位战友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于此。
每当打炮眼时都要有一人到坑道口去扛钻机。我是新兵应该积极工作,各项工作都要抢着做。班长自然就派我去扛钻机。每次去扛钻机老兵刘子会都会和我一起去。我从小身体单薄瘦弱。参军前在村卫生所工作。很少参加体力劳动锻炼,体力不行。八、九十斤的钻机扛起吃力。每次都是老兵刘子会先扛,扛着快到工作面有人看到才让我扛。没人看到默默无闻他来做。有人看到人前表现交给我。让我表现,让我出彩。这种作风称做高风亮节不为过吧。如今几十年过去想起依然十分感动。难以忘怀。深情思念远方的战友。
机缘巧合,我参军时带了一本医书《赤脚医生手册》。卫生队首长下连检查工作先发现了这本书。后知道了我。抽调我到卫生队卫生员集训队学习。我有幸来到卫生队工作学习。为以后回乡做乡村医生做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受益终生。
我在三连待了短短二十几天,时间短暂。感觉却是充实舒心美好的。离开三连时连首长还有些不舍。语重心长对我讲;要不是考虑连队坑道施工危险,卫生队相对安全。我们是不会放你走的。我们看好你。
三连好,三连真的好。三连的首长好,三连的战友们好。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老兵刘子会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后
稷
文
苑

张旭楫,男、汉族、中共党员、山西、侯马、1954年6月生。生在农家,自幼家境贫寒。酷爱学习、无缘深造。青年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在特种工程兵第53师111团卫生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退役回乡,做乡村医生。如今已退。闲暇无事。喜欢动手、动脑、自娱自乐、做小学生、学习写作。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