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6)

(0)

相关推荐

  • 抱朴含真 ▍闻问庚子篆刻选

    抱朴含真 行稳致远 --品读闻问篆刻 ◎李春雨 记得几年前我到集美阁选购印石时,见到一本<闻问印存>,作品风格有元朱.汉印.古玺以及流派印,形式多样但刻的并不俗气.结识了闻问之后便经常或见 ...

  • 印章技法讲座 | 印章章法分类(三)

    从虚实分之上虚下实法 上虚下实之印章,从古到今不胜枚举.近辑录前人佳作妙构,以供赏析.就总体艺术效果论,与上实下虚之法刚好相反,其印章之印文重心下移,下部印文紧密,笔画繁多,结体密实:上部印文笔画简少 ...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3)

    二.创作的方法 艺术的根本在于创作,篆刻也一样.篆刻是以汉字为载体,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一门传统艺术.学习汉印的最终目的是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篆刻作品,但是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摹刻了一定数量的汉 ...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2)

    临摹的方法应该是"摹"在前,"临"在后. (一)摹写印稿:将比较透明的拷贝纸或较薄的熟宣纸覆于准备好的汉印印拓上面,固定好,用比较细的铅笔采取双勾的形式准确地将 ...

  • 刘洪洋|篆刻讲座:从临摹到创作(1)

    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临摹是学习之路上需要叩开的第一扇大门,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一枚小小的印章往往蕴含了作者的艺术理念.审美标准以及技法技巧等.在从"临摹"到 ...

  • 篆刻讲座|刘洪洋:从临摹到创作(7)

    (四)"大府( )"一印(见图一),属于战国玺,文字为楚系篆法,形制硕大,为楚国铜铸官印.品读这样的楚玺会让人感受到晴空万里.江河汇一的旷古美景,使人从心底里涌动出神驰情纵的快感. ...

  • 篆刻知识 | 由汉印临摹到创作

    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欲望,而临摹则是出于理性的选择.在创作中遇到的困惑可以在临摹的过程中寻求解悟,而在临摹中得到的感受自然也会用以指导创作.善于学习的人,就在于能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找到结合点,相互推动,以 ...

  • 篆刻学习,从临摹到创作的几个方法!

    临幕的过程是艰辛的,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从量变到质变,同时要多动脑.多用心,体会成功印例的理法和技法,对于范印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每一字.每一面.每一线.每一刀,都要经得起推敲,这就是赵熊先 ...

  • 老师,我每天都刻印,临摹,创作,为啥要学篆刻史呢?

    觉得有必要系统再说一下这个问题,尽管那篇文章的篆刻史一条下面已经列了大部分的原因. (三曹雕像) 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是有差异的,那么,欣赏一方篆刻作品,会涉及到这个人的很多问题,是不是敏感,是不是有某 ...

  • 「汉帛书老子乙本」临摹与创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东郊被考古发现,大量的帛书,帛画,丝织品等珍贵的历史遗物亦公布于世. 这些资料涉及医学,哲学,天文,地理,军事等诸多领域,极大地丰富认证了道家学派的重要初始资料 ...

  • 赵孟頫行书集字古诗10首,从临摹走向创作

    学习书法,从临摹走向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苦苦临摹了十几年的书法,最后还是不会创作,他们把临帖和创作割离开了,没有做好二者的转换训练,帖临写的很熟练,一创作还是自己原来的字. 我们知道临帖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