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处暑:防秋燥 清补脾
相关推荐
-
大暑时节易伤湿损阳 | 节气养生要点
针灸匠张宝旬 大暑节气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20°时即为大暑节气.2021年的大暑节气,将从7月22日22点26分16秒开始.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 ...
-
白露节气养生 需做好“三养三防”——99健康网
白露节气养生之三养 养肺 秋季主气为燥,燥易伤肺,导致免疫力下降.皮肤干燥等问题.<皇帝内经>中记载:"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艾灸养肺可常艾灸关元穴.肺俞穴.肾俞穴 ...
-
“处暑”节气来了,到底意味着什么?
果雪儿中国特色学前教育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语自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处暑到来,浓密的暑气散去,阵阵的凉风袭来. 2021年8月23日周一的5时35分,也就是农历辛丑年七月十六 ...
-
处暑暑气渐消,健脾利湿为要
中/国/二/十/四/节/气 处暑不是暑·凉秋知我意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qu ...
-
大寒:寒风袭面,积雪沾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三礼义宗>曰:"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有诗云:"蜡树银山炫皎光 ...
-
【健康养生】防秋燥先润肺,脾胃虚宜清补…… 立秋时节养生记牢这四点!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罗鑫 殷舒月 立秋 好像才刚迎来夏季的酷暑,不知不觉中已经立秋了.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 ...
-
今日处暑 | 处暑节气注意温差 防秋燥
神黄智库 今天 图片源于网络 "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因为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此时节,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人们常用"一场秋雨一场寒& ...
-
处暑养生丨勿大补,防秋燥,用好节气灸!
立秋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 言暑将退,伏而潜处也 今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第十四个节气."处"即为终止,暑气至此为止,未来15日,降伏于土中,早晚转凉,秋乏.秋燥开始.在人体阴 ...
-
处暑养生防秋燥,滋阴润肺是关键,做好了全家少生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
-
程凯养生说:立秋节气养生,养心养肺,防秋燥
程凯养生说:立秋节气养生,养心养肺,防秋燥
-
防秋燥先润肺 脾胃虚宜清补
好像才刚迎来夏季的酷暑,不知不觉中已经立秋了.中医上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属木,生长生发:夏属火,生长发育:秋属金,主收敛:冬属水,主封藏,所以,立秋就要开始"收敛& ...
-
立秋后,吃4菜,3花,2耳,补气润肺防秋燥,开启秋季养生模式
秋天了,吃4菜,3花,2耳,补气润肺防秋燥,开启秋季养生模式 立秋已过,正式迈入了秋季.秋天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季节,空气干燥,人体容易上火,因此在秋初,大家一定要正确合理的饮食,来调理生活,把养生做好, ...
-
节气 | 处暑:暑气消退,秋天来临,中医教你防秋燥,解秋乏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 处暑的"处",应该是第三声,有停止.隐退的意思.字面上理解,处暑也就是暑天结束了.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表示炎热暑天 ...
-
入秋养生、眼干鱼腰穴、野菊花、绿豆百合羹、出伏养生、苦夏补血、花茶养生、中魁穴、清热润肺汤、防秋燥、气滞血瘀
养生这样做,入秋之后少生病 01 末伏健脾 一.湿气通于脾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后天气热,雨水多. 这个时节里,如果脾伤于湿,人体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