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大取

(0)

相关推荐

  • 有道德的人,不是嘴上天天喊仁义,而是在行动上行善弃恶

    关于义利思考,也是墨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其他义利观相比,墨子的义利观有独特思考. 所谓"义",一般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合乎公认的社会道德准则:"利 ...

  • 墨家“《大取》”初释义(6-4)

    *注:本条解释7到11条,是墨家信徒按照修身次第逐步修身成为圣人过程.这个过程中,墨家修身到一定层次,就需要实现个人"遍及止境"和"大一统社会遍及止境"统一,这 ...

  • 《兼爱》导学案

    <兼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 ...

  • 《墨子全鉴》小取

    小取--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 [原文]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

  • 《墨子全鉴》修身

    修身--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原文]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②: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 ...

  • 《墨子全鉴》所染

    所染--影响的好坏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 [原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①.舜染于 ...

  • 《墨子全鉴》法仪

    法仪--天下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有必须遵循的法则 [原文]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 ...

  • 《墨子全鉴》七患

    七患--仓之备粟.库之备兵.城之备全.心之备虑乃国之必"备" [原文]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①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②,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 ...

  • 《墨子全鉴》辞过

    辞过--只有节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国家因"节俭"而昌盛 [原文]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①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 ...

  • 《墨子全鉴》三辩

    三辩--追求音乐越繁复,治理天下的功绩就越少 [原文]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①,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 ...

  • 《墨子全鉴》尚贤(上)

    尚贤(上)--尚贤乃为政之本,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