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七九:用了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
相关推荐
-
桂枝 (中药)(百度百科)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方.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 ...
-
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经方:茯苓甘草汤(胃有停水,动悸)
茯苓甘草汤 [原文]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伤寒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倪师双手摸着病人的右手,右手摸手背,左手摸手心. 倪师:还好,(随后又摸了一下病人的额头)都还好,手比较凉一点点.(起身走向黑板) 倪师:诸位,知道他为什么十二点钟开始.(全身酸痛)我们先开处方给他.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六九、七十
6月25日 六九: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七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六九条的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 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七三: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
七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一九:临床上久看不好的病,一定是有瘀血在里面
一一九: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就是还有太阳病的表证,还有表热没好,桂枝汤.葛根汤.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汤证是讲阳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九
二九: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以后,病人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就是由太阳证进入阳明了,病人原是桂枝汤证,喝第一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9月8日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