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0)

相关推荐

  • 叶选医衡-黄焦

    ​黄胆证毋拘五证宜别三焦论 丹溪云∶疸证不必分五,同是湿热,如HT 酱相似,斯言已得大义.然考之<内经>有上中下之分,有曰目黄曰黄胆者,有曰黄瘅暴病久逆之所生也.少阴厥阴司天,四之气溽暑,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二)

    伤寒论第26条辨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服了桂枝汤后,出很多的汗,病人出现心烦口渴很厉害.饮水不能缓解.脉象洪大症状的,为邪传阳明, ...

  • 周末分享:前贤说温热药之误(下)

    前贤说温热药之误(下) 王东海 原本是计划分上中下三篇举例说一说前贤医话中的"误服温热救治医案"的,没有想到这样的客观举例竟引起一些读者比较激烈的反响.应该再次指出:古往今来的中医 ...

  • 『每天学伤寒』白虎加人参汤的用法

    一八三:『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大渴而烦,舌上干燥,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应该是用表法.汗法,结果吐下后,胃的津液一定会伤到,七八天都没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九:实热跟虚热不一样,实热要攻实

    9月8日 一二九: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代表是虚,但跳的是数脉,数代表的是热,所以微数之脉就是病人是虚热的体质. 白虎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九)

    伤寒论第115条辨: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原文解释]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阳表实症,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却反用温灸法治疗,这是把实症当做虚症来治疗,火邪内攻,耗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一九:临床上久看不好的病,一定是有瘀血在里面

    一一九: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就是还有太阳病的表证,还有表热没好,桂枝汤.葛根汤.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四:中药里面能把浮阳降下来,最好的就是牡蛎的壳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摸床:或不大便,久则谵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五: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

    一二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中药对烫伤内服的第一方就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我们可以在火灾的现场煮这个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六:病如果在表就一定会摸到浮脉

    一二六: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而愈. 形作伤寒,外形看起来像伤寒,其实不是伤寒. 平常脉很弱的人大多是血不够,血不够代表津液不足了,营养不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二:皮肤怕冷就是表虚掉了,肺的功能比较差

    一二二:「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这两条讲,如果伤寒没有立刻治好的时候,它传经的一种症状. 啬啬恶寒就是肺虚了,皮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九

    十九:「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一般的原则来说,当病邪在表,例如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我们用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二九

    二九: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服桂枝汤以后,病人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这就是由太阳证进入阳明了,病人原是桂枝汤证,喝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