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导读(七)——德经(38-43)

    道德经·下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三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哉! 此章曰:施道可畏. ...

  • 第二部分17-35

    ​ 第17章:正确认识外界事物 [正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标注]①太上:这里指最好的基础,最好的状态 ...

  • 标点《老子》第二十三章

    老子道德五千言,其中所述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对于自然道德的感悟,也从未离开过身边的不道之世.或许,当时的不道之世也正是老子著述道德五千言的真实背景,虽然老子之文直达道德本源,但他却极其清楚,天地之道却从 ...

  • 道家从根本上把握大道,故为道者能自身生生不息,新而又新

    当人亲近道德的时候,它也亲近人:当人远离道德的时候,它也远离人.但一个为道者将修德不仅实现于自身,而且扩大到他人乃至世界. 一个修道之人在完成了闻思修证行之后就成为了有道者.一个有道的人就是一个有德的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 ...

  • 谢先铭 道德真经学(2) | 世界道学网

    ]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 ...

  • 敦煌寫本0424老子道德經李榮注

    纸本大小:30×166厘米

  • 敦煌寫本0425老子道德經李榮注

    紙本大小:30×166厘米

  • 《老子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卷上 體道章 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養 ...

  • 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 | 數位經典

    電子書名稱:<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 作者:老子著 / 河上公注 依據版本:世德堂刊本 電子書版本狀態:已校對 目錄 道德經序 上篇道經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 ...

  • 老子《道德經》之王羲之小楷书版本#經典誦讀体悟

    老子《道德經》之王羲之小楷书版本#經典誦讀体悟

  • 老子的道德經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360docimg_0_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 ...

  • ​劉羅堤:老子《道德經》“絕學無憂”芻議

    劉羅堤:老子<道德經>"絕學無憂"芻議 <道德經>自問世以來,因為它的博大精深,得到歷史上各朝代的文人志士擁戴,也得到許多統治者的尊崇.老子如今已經成為世界 ...

  • 【帛書版】老子《道德經》

    [帛书版]老子<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 ...

  •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卷》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卷>(1316) 纸本 24.3×153.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欧波等,世称"赵松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