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 厥阴病解读之二:热厥和寒厥
相关推荐
-
阳明病经证型发热(感染性休克)14
<中医急危重病医案选注> 14 高热(感染性疾病) 阳明病经证型发热(感染性休克) 患者,女性,72岁,病案号1082370.主因"头晕乏力1月,间断发热6天" ...
-
虚烦证治:外热曰燥,内热曰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作者:陈言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74年 虚烦证治 虚烦者,方论中所谓心虚烦闷是也.大抵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外热曰燥,内热曰烦,此不分而分也.伤寒大病不复常,霍 ...
-
麻黄类方之麻黄升麻汤
麻黄类方之麻黄升麻汤(扶阳法18) □ 赵杰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伤寒论>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
-
二十八、四逆汤 黄煌基层医生
古代霍乱病的急救方,经典的回阳救逆剂,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作用,适用于以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特征的急危重症. [原始配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上三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霍乱
在正式进入之前,倪海厦老师是把伤寒霍乱篇放在金匮来讲,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六经辨证很清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后面就多了一个金匮,因为当初的伤寒和金匮,还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书,后来 ...
-
学医之道,道不同!
陆九芝 ( 1818-1886 ),名懋修,晚清江苏吴县人.祖上世代知医.初业儒,中年后不乐仕进,承家学之渊源,致力歧黄,博览群书,精内经.伤寒之学.陆氏极力推崇秦汉医学,强调<伤寒论>在 ...
-
伤寒论讲义辨厥阴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重点内容思维导图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95.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第二节 上热下寒证 96.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 ...
-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二:热厥和寒厥
厥阴病篇共有54次提到"厥","厥"的种类也有很多,如热厥.寒厥.蛔厥.痰厥.水厥等,但厥阴病篇主要讨论的是热厥和寒厥,厥阴病的厥是从热厥开始的. 1. 热厥 ...
-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三:四逆汤不是少阴寒化证的主方
在<伤寒论>中,四逆汤可见于太阴病篇,如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少阴病篇,如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 ...
-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一:厥阴病的基本概念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一:厥阴病的基本概念
-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
-
伤寒 |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五:厥阴病的提纲应该是第337条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提纲证条文是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伤寒论>关于厥阴病的定义,但是这 ...
-
《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标准解读(二)
第六部分:标准体系结构.[整理摘编:时英平] 首先依据第五部分针对层次性的原则,明确了标准体系构架的具体层级和分类要求.正如图一所示: 处于最高层次的通用基础标准体系为保障和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通用从 ...
-
《辅行诀》收藏捐献者张大昌先生的经方解读(二)
阴 综 病属里.寒.虚三类.治则:收.重.温.渗.补.涩六剂. 一.病在里者,收.重两剂. (一)收剂:经云:"收可已耗".白虎汤,石膏主. 单方:石膏 主除三焦大热,汗出 ...
-
解读技能二:文本解读新思维
解读技能二:文本解读新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