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借驴

(0)

相关推荐

  • 【朝花夕拾·西元村记事】残疾人:“志学舅”的故事......

    风者,风物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也 (图片来自网络) 童年故事 我的回忆 编者按: 今天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想起了童年时代我母亲的"娘家人"--残疾人&quo ...

  • 乡村记忆(一):水车哗啦啦响

    本文作者:李云彪 大集体时,我们村南北有两块菜园地,每块地有一口水井,并配套一台水车.水车是模仿古代劳动人民用转轮从河水里提水浇地的原理制成的.把类似火炉筒一样的铁皮筒接起来,延伸到井水里,再把有皮圈 ...

  • 散文||大姐忙年【征文】

    大姐忙年 大姐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干的都是不需要多少文化的事情,但又是年里少不了的.尤其是充满年味的那些活,少了大姐的辛苦,家里的年就过得七零八碎. 进入冬天,很多人都抄着手东逛西窜,爱好打牌的三五成群 ...

  • 六石风云95

    六石风云95 嵩峰山人 九都城隍庙大堂里的泥塑菩萨已"让位",取而代之的是个大大的義字.香案上多了一块小山东的灵牌,小河南脸上挂着泪水正在为义弟小山东一边上香一边聊天:" ...

  • 高春光:啃食黄金的岁月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二刊""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 ...

  • 运输小队长

    女儿常常丢东西,比如说橡皮.铅笔.红领巾.跳绳等等,每次丢东西都少不了挨训,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这天晚上,女儿在学校跟同学玩,回到家告诉老妈跳绳找不到了.老妈正准备训斥她几句,老爸先开腔了:&qu ...

  • 回忆我的祖辈父辈

    回忆我的祖辈父辈 □唐善领 今天巧庆双节,白天庆国庆,晚上庆中秋.几十年一遇.在这隆重的节日里,会引起许多回忆.尤其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对亲情亲族,对父辈.祖辈.曾祖辈,对我们之上的有记忆的上辈和没有记 ...

  • 李本深长篇小说《桃花尖》连载(24)喜宴

    24.喜宴 过六礼的日子是张阴阳择定的吉日. 罗桃花是被两条毛驴子架了轿子,驮回桃花尖来的,这在山里叫"架窝子". 狗蹄子从镇供销社里买来两挂千头鞭在三官庙前燃放了一挂,又在自家门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乡土散文:推磨人

    推磨 我家院子的角落里有盘老石磨,像一个隐退的孤独老者默默地蹲在墙角.抬眼看去满目灰尘,没有当年的丰润和活力.看着眼前的些许凄凉,我突然想起老石磨从前热闹繁忙的红火时光. 在我幼小的时候,适逢使碾推磨 ...

  • 乡土散文:回忆农村脱坯

    文:乔玉璞 脱坯(鲁西阳谷一带说pēi,普通话说pī),就是制作土坯."脱坯"的事儿,恐怕40岁以下的人没有记忆了. 以前,很多地方,盖屋垒墙用不起砖而以土坯代之,而我的老家阳谷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