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灵光寺
相关推荐
-
舍利塔的每个结构部分都有不同意义
舍利塔是佛塔中的一种塔,舍利塔中供奉着的物品不是别的,正是佛祖释迦牟尼或者其他高僧的舍利子.舍利子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佛教僧人死后火化形成的晶状体.佛典认为僧人生前因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舍利子,而佛教徒 ...
-
石景山区的寺庙: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80).初名龙泉寺,金代称觉山寺:明代改称灵光寺,延称至今. 光绪二十六年(1900),灵光寺被"八国联军"炮火摧毁, ...
-
贾国勇丨一只沉睡的猫(散文)
五百罗汉怒目红尘的石屏下,梵香排排,燃起了袅袅轻烟:来到斯里兰卡国的汉白玉雕刻的"定中佛"佛像前,黄绸蒲团上跪满了乘愿而来的红男绿女,双手合什,在喃喃地向佛祖乞求着平安. 当我走进 ...
-
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大悲寺
老北京的故事(七〇二)大悲寺 大悲寺是北京八大处的第四处寺院,原名隐寂寺,在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八大处公园内.是北京市的文化旅游景点. 大悲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明加靖二十九年(1550)在原 ...
-
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三山庵
三山庵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创建于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余年.山门面朝东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构筑工美的四合院落.山门殿为三开间,左右各开角门一扇: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两间:两配殿门户相对分列于正殿两厢.山 ...
-
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的第五处寺院)龙泉庵
龙泉庵是八大处的第五处寺院.明末清初时此处并存着两座寺院,一个是慧云禅林,另一个是龙王堂.龙泉庵又名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慧云禅林建于明仁宗洪熙乙巳年(1425):龙王堂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于 ...
-
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的第七处)珠宝洞
老北京的故事(七〇七)珠宝洞 题珠宝洞 言泊远 禅寺鸣钟响翠微,檀香缭绕沁心扉.莲台佛祖传经道,珠宝洞中众望归. 宝珠洞是八大处的第七处寺院,是八大处中山势最高的一处,在西山余脉翠微山顶平坡山顶,巍峨 ...
-
老北京的故事(北京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香界寺
老北京的故事(七〇六)香界寺 题香界寺 言泊远 禅寺钟鸣破晓声,君王椽笔写碑铭.佛家更幸皇家赐,四大原来并不空. 香界寺是八大处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寺院,因这里山势平缓,遂以山命名"平坡寺&qu ...
-
第一百二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封信
清明: 好像这些年过去了,树木丝毫没有长进,建筑还是老旧风格,彼时跳跃而够不到横梁的年纪,想必现在轻轻松松就可摸到.四合院在商品房和建筑中间挤得快要发疯,年轻的孩子们呀,依然以昂首阔步的姿态,眺望栏杆 ...
-
第一百二十一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一封信
清明: 我决定认真给你写信 请原谅不成行的诗句 这是我偷懒的一种方式 只有在思想开始萌化的夜里 漫天星盏都无以照亮的黑暗 即使在最烦人的时候 我也不对命运扮苦脸 任何人都无权要求我 在任何时候都要眉开 ...
-
第一百二十二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二封信
清明: 人活着得争一口气,何况在人口密集的今天. 热带雨林树木都很高,树与树之间疯狂的压榨和挤压彼此的生存空间,就为了呼吸那么一口氧.所以有的树冠高耸林立,有的矮小低垂.那些树木不仅上层空间不放过,而 ...
-
第一百二十三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三封信
清明: 忘记哪一天我们突然长大了,也不过是流几次眼泪的事情,就仿佛要让一生的勇气都湿光了.然后再也提不起,究竟是那一段岁月里,我们怎样如何的悄然变故.只好怪岁月无情,催老了父母的容颜,催熟了我们的容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