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非命(下)

(0)

相关推荐

  • 《吕氏春秋》卷2仲春纪5功名诗解民之所走行义利民

    由其正道,功成名就,不可得逃,犹表与影, 若呼与响.善钓出鱼,十仞之下,其饵香也; 善为君者,蛮夷反舌,殊俗异习,皆臣服之, 君德厚也.泉深鱼归,树盛鸟归,草茂兽归, 人主贤义,豪杰归之.圣王不务,归 ...

  • 20《论语·尧曰》

    第二十篇 尧曰(三章)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春秋时期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由周王朝的统一走向霸权的分裂: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逐渐由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的广大 ...

  •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失去了天下,是因失去了人民:失去了人民,是因失去了民心.--<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赏析 这是孟子讲民心重要性的一句话. 孟子举例夏桀.商纣两人 ...

  • 屈原《天问》原文与译文

    〈曲项向天歌〉<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 ...

  • 【闲话楚辞】……《楚辞·天问》释意(三)

    (续前) 74.湯謀易旅,何以厚之?(商汤起誓革夏命,世人因何群相应.) 75,覆舟斟尋,何道取之?(斟寻国灭若覆舟,何人何法导致成.) 76.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夏桀穷兵伐蒙山,如此坚决意何求.) ...

  • 解读真实的刘秀50:他信不信天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信……

    刘秀为何见到有兆示天命的符箓出现才肯称帝呢?这可能与当时的百姓相信图谶符箓有关,百姓都相信这是天命的一种兆示.因而连当年篡汉的王莽,也要费尽心思搞一个假符箓出来,才敢称帝.再三推辞称帝的刘秀,可能也担 ...

  • 《墨子全鉴》尚贤(下)

    尚贤(下)--崇尚贤能是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务的根本 [原文]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 ...

  • 《墨子全鉴》尚同(下)

    尚同(下)--治国之道的关键是统一百姓的是非观念 [原文] 子墨子言曰:"知①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②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 ...

  • 《墨子全鉴》兼爱(下)

    兼爱(下)--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广大百姓的最大利益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 ...

  • 《墨子全鉴》非攻(下)

    非攻(下)--攻战是弊极大.利极小之事,必须加以非难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①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 ...

  • 《墨子全鉴》节用(下)

    节用(下)--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①,殁世而不卷②.古者 ...

  • 《墨子全鉴》天志(下)

    天志(下)--天的意志是判断人世间一切行为的准则 [原文]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①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 ...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墨子全鉴》非命(中)

    非命(中)--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与天斗,其乐无穷 [原文]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由①文学之为道也,则不可而不先立义法.若言而无义,譬犹立朝夕于员②钧之上也,则虽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伪 ...

  • 《墨子全鉴》亲士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原文]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②,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 ...